会员中心

公司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学科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学术部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与2023专家共识分类更新解读

发布时间:2025/07/04

一、症状演进:从隐匿到致盲的连续谱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表现具有阶段性进展特点,早期常无症状,晚期则出现不可逆损伤。根据病程可分为活动期与瘢痕期:

1. 活动期(急性期)症状

  • 早期(Ⅰ-Ⅱ期):

    • 分界线(Demarcation Line):Ⅰ期特征,视网膜无血管区与血管区间灰白色分界

    • 嵴(Ridge):Ⅱ期特征,分界线增宽隆起呈粉红色

    • 无外在表现,仅眼底可见:

    • 易被忽略,需依赖筛查发现

  • 进展期(Ⅲ期+):

    • 眼球震颤(Nystagmus)

    • 追视能力减弱(Visual Pursuit Deficit)

    • 白瞳症(Leukocoria):晚期表现

    • Plus病变:虹膜血管迂曲、瞳孔强直(散瞳困难)、玻璃体混浊

    • 急进型ROP(A-ROP):后极部视网膜静脉扩张、小动脉迂曲,常伴片状出血

    • 临床表现:

    • 眼球震颤(Nystagmus)

    • 追视能力减弱(Visual Pursuit Deficit)


      • 白瞳症(Leukocoria):晚期表现

2. 瘢痕期(纤维化期)并发症

  • 4期:部分视网膜脱离(黄斑未脱离)→ 视野缺损

  • 5期:全视网膜脱离→ 形觉丧失(仅存光感或无光感)

  • 继发病变:

    • 近视漂移(> -6D)、散光

    • 青光眼(房角关闭导致)

    • 角膜混浊、眼球萎缩(Phthisis Bulbi)

二、2023中国专家共识分类更新要点

2023年《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类和治疗专家共识》对国际分类法(ICROP 3rd)进行本土化修订,主要更新包括:

1. 分区(Location)修订

  • 1区:以视盘为中心2倍视盘直径(DD)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原标准)

  • 后2区(新增):1区边界至黄斑颞侧2DD范围,此区病变进展风险显著增高

  • 2区:后2区至赤道部鼻侧

  • 3区:赤道部颞侧剩余区域

  • *临床意义:后2区病变需按1区标准处理,缩短随访间隔至1周。_

2. 分期(Staging)修订

  • 新增前附加病变(Pre-Plus Disease):

    • 定义:后极部血管异常程度未达Plus病标准

    • 表现:静脉轻度扩张、小动脉轻度迂曲

    • 处理:需48小时内复查

  • 急进型ROP更名:

    • “急进型后极部ROP”(AP-ROP)→ “急进型ROP”(A-ROP)

    • 更强调其快速进展特性(72小时内可从无病变进展至阈值病变)

  • 5期细分:

    • 5A期:开漏斗型脱离

    • 5B期:窄漏斗型脱离

    • 5C期:闭漏斗型脱离伴前房消失

3. 治疗指征更新

  • 阈值前病变1型(Type 1 Prethreshold):

    • 1区任何分期伴Plus病变

    • 1区3期不伴Plus病变

    • 2区2/3期伴Plus病变

  • 阈值病变(需24h内治疗):

    • 1区进展性病变

    • 2区3期+连续5个钟点或累积8个钟点

表:ROP分期与对应临床表现及预后

image.png

三、鉴别诊断要点

ROP需与其他致白瞳症疾病鉴别:

  1. 视网膜母细胞瘤(RB):

    • 超声示钙化灶,CT/MRI见肿块

    • ROP无钙化及占位效应

  2.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

    • 无早产史,有家族遗传史(LRP5/FZD4基因突变)

    • 颞侧血管化不全

  3. Coats病:

    • 单侧发病,多见于男性儿童

    • 大量黄白色渗出灶

四、筛查策略优化:基于风险分层

  • 高危组(胎龄<28周或BW<1000g):

    • 首次筛查:矫正28-30周

    • 随访:每1-2周直至矫正45周

  • 中危组(胎龄28-32周或BW 1000-1500g):

    • 首次筛查:矫正32周

    • 随访:每2周直至矫正42周

  • 低危组(胎龄>32周或BW>1500g但氧疗>7天):

    • 首次筛查:出生后4-6周

    • 随访:每3周至矫正40周

    技术革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广域数字化眼底成像系统(RetCam) 联合AI辅助诊断(灵敏度99%),筛查效率提升60%。

参考文献来源:

  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幼儿育,2025)

  2. 腾讯医典ROP症状指南(2023版)

  3. 机器学习ROP预测模型研究(BMC Med Inform Decis Mak,2025)

  4. 中华眼底病杂志ROP专家共识(2022)

  5.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OP诊疗团队规范(2025)

  6. ROP鉴别诊断要点(医普观察,2025)

  7. 白瞳症鉴别诊断(中国医药信息平台,2024)

  8. 抗VEGF治疗多中心研究(梁建宏等,2024)

  9. 《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类和治疗专家共识(2023年)》

  10. 康柏西普治疗ROP研究(JAMA Ophthalmol,2024)




公司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