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信息中心 > 业内动态

谁来革掉眼科设备的命?

发布时间:2025/10/09

作者:眼未来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用镭开展我国第一例肿瘤放疗。百年之后,放射治疗已与手术、化疗并列为“三驾马车”。但直到近几年,国产设备才凭借联影的直线加速器切入高端市场,真正撼动瓦里安和医科达的长期垄断。联影的HalosTx之所以被称为“一次革命”,就在于它不是简单模仿,而是通过影像整合、在线监测、一站式放疗等创新,重新定义了放疗设备的价值。

如果把目光转向眼科,这个逻辑似乎极为熟悉。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眼科医疗市场之一,白内障手术量、近视矫正需求、老龄化驱动下的眼底病患者,规模都在快速增长。

然而,最核心的设备却依然掌握在跨国巨头手中:白内障超乳玻切一体机与飞秒激光由爱尔康、蔡司、强生、博士伦把控,OCT和眼底影像也常见到蔡司、海德堡与拓普康的身影,甚至屈光和视网膜手术平台也多依赖进口。国产厂商并非没有参与,但往往在关键技术迭代的浪潮中错失机会,留下“补课生”的形象。

这背后是一个更尖锐的问题:在未来眼科设备的发展路径上,谁会率先跳出“模仿-追赶”的循环,真正革掉旧有体系的命?是继续依赖外资巨头的渐进式自我革命,还是会出现属于眼科的“联影时刻”?

在新的技术浪潮下,答案或许并不遥远。AI+影像融合、手术平台一体化、智能化手术室、自适应与远程协作……这些趋势正在逐渐浮出水面,谁能率先完成“整合”与“突破”,就可能改写眼科设备的格局。

#影像革命,OCT之外的竞争

如果说过去二十年眼科设备最重要的技术革新,非OCT莫属。无论是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是干性AMD,医生几乎离不开OCT的横截面影像。蔡司与海德堡凭借先发优势,牢牢锁定了全球市场——OCT俨然成了“必选项”,就像放疗里的直线加速器。

但问题是:OCT之外,影像还有多少可能?

国产厂商正在尝试给出答案。

视微影像推出如意全眼OCT技术,首次将全眼轴可视化生物测量、前节OCT、后节OCT、前节OCTA、后节OCTA融为一体,提供一站式检查解决方案。

图湃医疗在多模态OCT上持续加码,“北溟”与“烛照”联合的多模态平台解决了传统一体机“视野小、模态少、量化难”的瓶颈,推动诊疗进入“全景量化时代”;

莫廷医疗成功开发出OCT与AI相结合的智能眼科OCT筛查系统“OCT-AI”,结合了OCT眼底检查和AI病灶筛查,全面提升就诊效率和准确率。

博视医疗的“星镜®”自适应光学眼底系统,通过结合OCT与光学放大技术,将眼底成像的横向分辨率提升至0.7微米,可实现细胞级观察。

它们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影像不只是“看得清”,更要“看得深、看得全、看得快”。

同时,冲突也正在显现。蔡司和海德堡强调的是图像质量的极致,而国产企业则试图通过影像整合+AI算法走另一条路径:不再依赖单一设备,而是通过多模态协同、智能分析,让影像更贴近临床决策。换句话说,国产厂商并不是直接对标蔡司的某一款OCT,而是要革掉“单机思维”的命。

这场影像革命未必一蹴而就,但它的逻辑清晰:

第一阶段:在核心图像质量上逐渐追平进口;

第二阶段:通过AI与多模态整合创造新临床价值;

第三阶段:推动诊疗流程重构——让眼科影像不仅服务于“看见”,更服务于“治疗”。

这与联影在放疗领域的逻辑异曲同工:不是比谁的出束时间更快,而是谁能把“出束之外”的环节做到极致。

#功能差异化,白内障之后的新战场?

白内障手术曾是全球眼科器械巨头的“现金牛”。爱尔康和蔡司两大玩家长期垄断市场,凭借超乳玻切与全飞秒激光,构建了高壁垒的器械组合——不仅卖设备,还绑定耗材、形成稳定利润池。

但这个局面正在被国产厂商冲击。以诺康、仙微视觉、安顿医疗等企业正在加速推出国产超乳机、玻切头与飞秒激光设备,打破进口独占。它们的打法不同于“低价替代”,而是强调功能差异化:

以诺康的超乳设备采用30kHz或40kHz超声频率,搭配六晶片手柄,频率低、产热少,可有效减少角膜内皮损伤;提供爆破、脉冲、连续等多种能量输出模式。

思埃然医疗推出国内首款切速达20000次/分钟的双刃双气路玻切头,切割更平稳,大幅减少术中视网膜牵拉,缩短手术时间,微创兼容性强。

佳视诺德的一次性使用玻切头采用了双气路驱动设计,基础切速可达10000cpm,支持精细化切割和抽吸操作,优化手术效率。

仙微视觉的Fine Vision2000飞秒激光平台扫描时间低于9秒,带自动水印中心定位和散光轴自旋补偿功能,预计2026年下半年至2027年上市并应用于临床。

安顿医疗的FemtoPia BVM1000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机切口大小为2-4mm,激光扫描时间约23秒,目前处于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阶段。

这让市场再次出现了正面竞争的场景:医生在设备选择上,不再是进口成为唯一选项。

巨头依靠品牌、耗材绑定和培训体系继续守城,而国产厂商则寄希望于新一代技术叠加本土化优势,寻求弯道超车。

但真正的难点是,医院是否敢在核心手术上大规模更换平台?对医生来说,手术设备不是换一台打印机那么简单,一次失误可能意味着不可逆的临床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国产厂商即便技术进步,也必须通过临床口碑和大规模数据验证来赢得信任。

换句话说,白内障之后的新战场,仍然是巨头的护城河vs.国产的突围战。而决定胜负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谁能率先搭建起平台化生态。

#智能化,一站式眼科手术室

过去:碎片化的眼科手术流程
在多数眼科医院,一台手术往往需要多台设备、多个环节。白内障手术前要先做角膜地形图、OCT、生物测量,再到手术室里依赖医生经验完成核屑处理、IOL植入;屈光手术也是如此,从角膜参数获取到激光切削,都散落在不同设备之间。

这种“拼凑式”模式效率低、风险高,患者等待时间长,医生的学习成本和操作负担也居高不下。

现在:集成化的雏形正在出现

类似放疗从“模拟定位—计划—出束”到All-in-One的模式转型,眼科也在尝试打通链路。

白内障领域,蔡司CALLISTO eye手术导航系统已能在术中叠加导航影像,部分国内企业(如图湃医疗、智瞳科技)也开始探索术前测量与术中引导的整合。

屈光领域,飞秒+准分子的一体化已经开始普及,像Smart全激光、Smile全飞秒都在尝试缩短手术步骤。

更大胆的探索是“智能手术舱”概念:一次进入,患者完成影像检查、IOL计算、术中导航和术后复查,全流程由AI和手术平台协同驱动。

未来:一站式智能眼科手术室

当AI算法、影像设备和手术机器人结合,眼科的未来可能是这样的场景:

患者进入手术舱→自动完成角膜/OCT/眼底影像采集→系统实时计算IOL度数和切口规划→机器人完成超乳核屑分割和晶体植入→手术中OCT实时监控→术后随访数据同步回传云端。

就像放疗中的“一站式放疗”已成为医院招牌,眼科的一站式手术室也将重构竞争格局。

#平台化的下一步,自适应与远程协作

手术平台化解决了“能做”和“效率”的问题,但它并没有终结竞争。随着病例数量和复杂度的增加,医生正面临新的负担:越来越多的参数需要手动调节,术式选择变得多样,但操作复杂度也随之上升。

于是,“自适应”与“远程协作”成为平台化之后的必然延伸。

自适应意味着手术设备能根据患者差异与术中变化实时调整。例如:

白内障超乳机的能量释放可以自动随核硬度而改变,减少角膜损伤;

玻切系统能实时平衡眼内灌注与切割速率,降低眼压波动风险;

屈光手术中,角膜厚度与眼球运动的实时监测与反馈,使得切削更加个性化。

远程协作的逻辑则来自中国医疗格局。

顶尖眼科资源集中在少数三甲医院,基层医院医生在复杂手术上缺乏经验。若能通过5G/低延迟系统实现实时指导,甚至远程操控,医生间的能力差距将被部分弥补。

已有团队在探索“主从控制”模式:主刀医生通过远程机器人操纵显微器械,辅助医生在现场完成基本配合。这不仅是医疗公平的尝试,也可能成为国产厂商绕过传统器械壁垒的一次“规则重构”。

对于跨国厂商,更倾向于将自适应与远程功能作为现有平台的“高端选配”,延续溢价模式;国产厂商则可能把这些能力直接做成“标配”,推动普及化。两种路径的差异,最终会演化为对行业标准的争夺:究竟是维持“精英化设备”的封闭循环,还是推动“智能协作”的普及闭环?

#国产化不是目的,创新才是答案

回顾这几场“战役”可以发现,眼科设备的竞争本质并不是单纯的国产替代。国产化率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它更像是过程而非终点。真正决定谁能“革谁的命”的,是能否抓住临床痛点,并在下一代技术范式中率先落子。

国产厂商的机会或许正在加速浮现:

快速响应临床需求——像联影在放疗领域那样,敢于用工程化思维快速把医生的需求落地成产品,而不是等待国外成熟方案下沉。

整合碎片化环节——把术前影像、规划、术中操作、术后随访打通成智能闭环,减少医生在多个设备间反复切换的低效率。

在AI、手术机器人与影像融合上实现“后发先至”——避开单一器械的正面竞争,直接跳向生态级别的重构。

因此,谁革谁的命,不取决于国产还是进口,而取决于谁能在临床价值与产业逻辑上做出真正的创新。

那么,在未来的眼科设备战场上,究竟是跨国巨头率先完成自我革命,还是中国企业凭借灵活与后发优势后来居上?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