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频道
【据《Am J Ophthalmol》1月报道】题:激光散斑血流图显示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眼血流量广泛减少(美国爱荷华大学眼科和视觉科学系作者 Edward F Linton 等)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尤其以非渗出性(干性)AMD为主,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眼血流的减少可能与AMD的发病和进展密切相关。激光散斑血流成像(LSFG)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能够定量评估眼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本研究旨在通过LSFG技术,评估非渗出性AM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的眼血流差异,并探讨血流减少在AMD中的作用。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24例非渗出性AMD患者(39只眼)和21名健康对照者(41只眼)。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LSFG检查,以测量脉络膜和视网膜内层的血流。研究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同一患者双眼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逻辑回归评估眼灌注压力及其他因素对血流的影响。血流数据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分析:一是二元阈值法用于初步分析,二是基于超像素的方法用于绘制极低血流区域分布。此外,研究还收集了受试者的眼压、血压、脉络膜厚度等临床数据,并通过混合效应模型和逻辑回归分析评估血流与AMD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MD患者的脉络膜血流(MT)显著降低[(5.3±0.3)AUvs(7.9±0.5)AU,P<0.001],视网膜内层血流(MV-MT)也显著降低[(12.5±0.6)AUvs(15.6±0.5)AU,P=0.004]。在不同分期的AMD患者中,血流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图1)。AMD组和对照组之间的OPP无显著差异[(50±5.5)mmHgvs(53±6.7)mmHg,P=0.1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史等因素后,脉络膜血流(MT)是AMD的独立危险因素。MT每降低正常平均值的10%,患AMD的几率增加2.27倍。AMD患者的低血流区域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42%±5%vs24%±5%,P=0.01)。
本研究表明,非渗出性AMD患者的脉络膜和视网膜内层血流均显著低于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且这种差异与眼灌注压无关。低血流区域的广泛存在提示,血流减少可能是AMD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黄硕 编译)

摘自:医学参考报:眼科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