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是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已成为标准治疗,但约10%-20%患者因血管生成和渗漏机制复杂而对单通路药物反应不佳,形成"难治性nAMD"。
法瑞西单抗作为全球首个靶向Ang-2和VEGF-A的双特异性抗体,通过同时抑制血管异常增生和渗漏,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案例展示
01 案例1
68岁男性,诊断左眼nAMD,经过11次抗VEGF药物治疗(包含三次双倍剂量阿柏西普)后仍存在持续性积液。
02 案例2
63岁男性,诊断左眼nAMD,经过7次抗VEGF药物治疗(2次双倍阿柏西普)后仍存在持续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PED)。
案例资料
01患者基本特征
◉纳入标准:8例经传统抗VEGF药物治疗且接受了双倍阿柏西普剂量治疗后仍存在持续水肿或视力下降的难治性nAMD患者。
◉基线情况:
平均年龄:74岁
平均视力:0.37
平均中央视网膜厚度(CMT):273.5μm
既往平均抗VEGF药物治疗次数:9.6次
02治疗方案
◉转换治疗:转化使用法瑞西单抗治疗,患者平均接受了1.7次法瑞西单抗注射治疗。
疗效分析
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视力出现短暂波动,CMT降至268.7μm;3个月时视力显著提高至0.54,CMT显著降至193.4μm。提示法瑞西单抗治疗对视力改善和水肿控制具有持续增强效应。
治疗后3个月,70%患者实现视网膜积液完全消退。另3例基线存在PED的患者中,2例仅需一次注射后PED完全消退,另一例患者的PED较基线明显改善。
案例治疗结果
案例1转换为法瑞西单抗治疗三次后视网膜积液完全消退。
案例2换为法瑞西单抗治疗两次后PED完全消退。
讨论
法瑞西单抗通过双通路协同作用(抑制Ang-2稳定血管及VEGF-A减少渗漏)可能较单通路药物更有效改善血管稳定性,且部分患者首次负荷治疗后即观察到CMT下降,提示快速起效。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仅8例)及随访时间短(>6个月疗效和安全性待验证)的局限性。
研究表明,法瑞西单抗在难治性nAMD患者中展现出快速、持续的视力改善和视网膜结构修复潜力,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未来需大规模、长期研究进一步验证其优势。
作者介绍
陆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眼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
专业:眼底病,儿童眼底病,神经眼科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神经眼科学组委员
中华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师学会眼科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科分会眼科学组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优⽣托育协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年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年学和⽼年医学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童眼保健分会专家指导组成员
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
声明
本文仅为相关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