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视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生理性调节功能减退,其特征为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下降,导致近视力进行性减退。据估计,全球约有18亿人受其影响,多数人在45岁后开始出现症状。临床上,常按所需近附加度数将老视分为轻(<+1.25D)、中(+1.25D–+2.00D)和重(>+2.00D)三个等级。
传统上,患者依赖老花镜、双光或渐进多焦点镜片、隐形眼镜或单眼视矫正等方式应对近视力障碍。然而,这些方法无法逆转调节力丧失,部分患者仍面临依赖性强、视觉质量不满意等问题。近年来,药物干预逐渐成为老视管理的新方向,为患者提供了非侵入性的治疗选择。
已上市与在研药物概览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多款用于改善老视近视力的滴眼液,包括:
(1)1.25%盐酸毛果芸香碱眼用溶液(Vuity, AbbVie)
(2)0.4%盐酸毛果芸香碱眼用溶液(Qlosi, Orasis Pharmaceuticals)
(3)1.44%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眼用溶液(Vizz, Lenz Therapeutics)
此外,卡巴胆碱/酒石酸溴莫尼定复方制剂(Brimochol PF, Tenpoint Therapeutics) 目前处于审评阶段,其PDUFA目标日期设定为2026年1月28日。
这些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眼部疼痛及视物模糊,但具体发生率与机制有关,需结合患者情况个体化评估。
作用机制:从调节理论到瞳孔管理
老视的药物干预策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向:
(1)恢复晶状体弹性
(2)增强睫状肌收缩能力
(3)改变巩膜结构
(4)调节瞳孔大小
然而,除瞳孔调节外,其他路径在药物开发中仍面临技术挑战。目前上市产品多通过瞳孔缩小来增加景深,从而在不显著影响远视力的情况下改善近视力。
根据瑞利极限与查尔曼-怀特福特曲线,瞳孔直径在小于2.0毫米时景深显著增加,从而提升近视力。早期认为2.0毫米是近视与远视之间的理想平衡点,可避免昏暗感与视野缺损。但近年研究显示,1.5–2.0毫米的瞳孔直径可在不影响感知亮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近视力,而衍射模糊等问题主要出现在瞳孔<1.0毫米时。
各类药物特点与临床差异
(1)1.25%盐酸毛果芸香碱眼用溶液 (Vuity)
厂商: AbbVie
关键信息: 应答率或作用持续时间相较于其他药物可能较低或较短,且往往需要第二次给药才能维持全天疗效。
常见副作用: 头痛、给药部位疼痛及视物模糊等
(2)0.4%盐酸毛果芸香碱眼用溶液 (Qlosi)
厂商: Orasis Pharmaceuticals
关键信息: 副作用情况优于高浓度(1.25%)的毛果芸香碱(Vuity)。不含防腐剂。
常见副作用: 头痛、给药部位疼痛及视物模糊等。
(3)1.44%乙酰胆碱酯酶眼用溶液 (Vizz)
厂商: Lenz Therapeutics
关键信息:
临床试验结果: 超过70%的患者在30分钟内近视力提升≥3行。
用法与持续时间: 每日单次给药(两次滴眼液间隔2分钟)后,疗效可持续10小时。
研究人群: 临床试验纳入了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患者。
额外获益: 41%的受试者在用药5小时后,矫正远视力至少提升1行。
安全性: 不含防腐剂。视觉昏暗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常见副作用: 包括头痛、给药部位疼痛及视物模糊。
(4)卡巴胆碱联合酒石酸溴莫尼定 (Brimochol PF)
厂商: Tenpoint Therapeutics
状态: 研究阶段,其《处方药用户付费法案》(PDUFA)目标日期为2026年1月28日。
关键信息:
临床试验结果: 在BRIO-II试验中,每日单次给药后,8小时内近视力改善达到主要终点(具体数据尚未公开)。
研究人群: 年龄范围广泛,包括有晶状体眼和人工晶状体眼,但仅纳入正视眼患者。
常见副作用: 基于其机制(刺激睫状肌),可能包括头痛。

临床选用建议
在选择老视药物时,应综合评估以下因素:
主要终点达成情况:是否实现近视力提升≥3行且不影响远视力
起效与持效时间:是否满足患者日常用眼需求
研究人群特征:是否涵盖屈光手术后等特殊人群
防腐剂使用:长期用药需考虑角膜健康
睫状肌刺激程度:关联近视漂移与视网膜牵拉的理论风险
不良反应谱:如头痛、视觉昏暗、眼部疼痛的发生率
结语
老视药物的问世为视觉矫正提供了全新路径。不同药物在机制、疗效、安全性方面存在差异,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年龄、视觉需求、眼部健康状况及生活模式进行个体化决策。随着更多研究数据的积累与新药的开发,老视的药物治疗将更加精准、安全、有效,有望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作医学知识科普,旨在提供概述性信息,所有药物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文不构成任何用药推荐、诊断或治疗建议。药品使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治疗方案务必在执业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进行。读者不应在咨询专业医疗建议前依据本文信息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