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学科 > 眼视光学术部

孩子近视了,“多点离焦”和“渐进多焦点”设计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5/10/04

编者按

作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全国眼科医学网,我们旨在提供科学、客观的眼健康科普信息。本文将从原理上解析“同心离焦”与“渐进多焦点”设计的根本区别,助力家长为孩子做出明智选择。

孩子确诊近视后,选择防控镜片时,家长常对不同镜片设计感到困惑。首先需要澄清一个常见误区:目前基于当前临床证据应用更广泛的防控镜片(如新乐学、星趣控等)采用的都是“多点微透镜”离焦技术,这与早期用于缓解视疲劳或老花的“渐进多焦点”设计完全不同。两种设计的核心逻辑、防控效果及佩戴体验存在明显差异,选对设计才能让近视防控少走弯路。

图片18.png

一、渐进多焦点设计:为何未被广泛用于近视防控?

渐进多焦点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让镜片度数从中心到周边“平滑渐变”,其最初设计目的并非针对近视防控,核心功能是满足成年人看远、看中、看近等不同距离的视觉需求,例如帮助老花眼人群兼顾日常视物与阅读。

当该设计尝试应用于儿童近视防控时,存在一定局限性:

离焦信号不稳定:孩子眼球转动频繁(如低头看书、抬头看黑板、日常活动时),离焦区域会随眼球运动偏移,无法持续、稳定地向视网膜周边传递“抑制眼轴增长”的关键信号,影响防控效果。

存在像差与适应门槛:镜片边缘易出现光学像差,可能导致孩子看楼梯、桌椅等周边物体时出现轻微视觉偏差;同时镜片存在一定光学盲区,孩子需要一定时间适应视区转换,部分孩子初期可能出现短暂不适。

依赖精准眼位:其离焦效果与孩子的用眼姿势、眼位定位密切相关,若孩子读写姿势不规范或眼位偏移,离焦效果会进一步减弱,难以稳定发挥防控作用。

由于上述特点,渐进多焦点设计在儿童近视防控领域的效果有限,且孩子适应性相对较差,目前已不是近视防控的主流技术。

二、多点离焦设计:基于稳定离焦信号的防控方案

多点离焦设计采用“精准分区”的核心逻辑,更贴合儿童眼球发育规律与近视防控需求,是目前临床推荐的基于当前临床证据应用更广泛的防控镜片技术。以市场上成熟的多点离焦产品为例,其设计主要包含两部分:

中心清晰矫正区:确保孩子上课看黑板、日常看远等场景下视觉清晰,满足基础学习与生活中的视物需求。

周边多点离焦区:通过特定光学结构(如微透镜阵列、环状设计等),在视网膜周边形成均匀、稳定的离焦信号。无论孩子跑跳运动、低头读写,还是转动眼球,离焦信号都不会偏移,始终精准作用于眼轴增长的关键区域。

这种设计通过精密的光学结构(可通俗理解为在镜片上制造无数个微小的“光斑”),旨在视网膜周边形成稳定的“近视性离焦”信号,部分产品采用“环状微柱镜”技术,原理上更接近OK镜的防控逻辑,能持续为视网膜周边提供稳定的“抑制眼轴增长”信号,更符合儿童动态用眼场景。

图片19.png

三、临床效果与适用场景对比

(一)临床效果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基于多点微透镜技术的离焦镜片,在延缓近视进展方面,其表现通常优于传统的渐进多焦点设计。因此,国内外权威近视防控指南(如《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南》)普遍将多点离焦镜列为儿童近视光学矫正的重要方案之一,尤其对近视进展较快的低龄儿童,多点离焦设计能更好地延缓近视度数增长与眼轴拉长。

渐进多焦点设计因离焦信号不稳定等局限,在儿童近视防控中的效果相对有限,更适合近视进展极缓慢、以静态室内活动为主且对镜片无防控刚需的人群。

(二)适用场景与用户体验

从儿童日常使用场景来看,多点离焦设计的适配性更优:

运动适应性:活泼好动的孩子运动时,若选择多点离焦框架镜,其稳定的离焦区域不受运动姿势影响;若选择多点离焦软镜,能贴合角膜,避免框架镜滑落、碰撞的问题。

使用便捷性:部分多点离焦软镜推出日抛型,低龄儿童无需学习镜片护理,家长只需教会简单佩戴方法,每天更换新镜片,降低护理不当引发眼部问题的风险。

住校便利性:住校孩子携带日抛型多点离焦软镜时,无需携带护理液与护理盒,减少行李负担,使用更省心。

渐进多焦点设计则更适合以静态室内活动(如成人办公、阅读)为主的人群,对儿童动态用眼场景的适配性较弱。

四、协会视角:规范验配是技术效果的基石

对于广大的非公立眼科医疗机构与视光中心而言,准确理解不同光学设计原理是提供专业服务的前提。无论是哪种设计,规范专业的验配流程都是确保其防控效果的生命线。这包括精准的屈光检查、眼轴测量、镜架调整与定期随访。协会致力于推动行业服务的标准化与同质化发展,确保每一位孩子,无论在何处验配,都能享受到科学、规范的近视管理服务。

图片20.png

五、如何选择:家长实用指南

家长为孩子选择镜片时,核心是结合孩子个体情况,在专业指导下决策,而非盲目纠结技术名称。具体可参考以下维度:

优先选择多点离焦设计的情况:

孩子近视进展较快(如每年度数增长超过100度);

年龄较小(尤其8-10岁以下低龄儿童);

日常活动量大(如喜欢跑跳、参与球类运动);

对佩戴舒适度、防控稳定性要求较高。

可考虑渐进多焦点设计的情况:

孩子近视进展极缓慢(如每年度数增长低于50度);

无明确近视防控刚需,仅需满足基础视物需求;

特殊场景下(如成人辅助阅读),且经专业评估适合佩戴。

重要提醒:无论选择哪种设计,都必须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如眼科医院、专业视光中心)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视功能评估等。专业视光师会根据孩子的检查结果、年龄、生活习惯等,制定个体化方案。同时,验配防控镜片需遵循“足矫”原则(即精准矫正当前近视度数),镜架选择需符合孩子脸型、头型,确保佩戴稳定,才能更好发挥防控效果。

图片21.png

结论

综合现有临床证据与应用经验,基于微透镜技术的多点离焦设计,在为儿童提供稳定离焦信号方面展现出更大优势,已成为临床近视管理的重要光学手段。但需注意,没有“绝对完美”的镜片设计,关键是结合孩子个体情况,在专业指导下选择。

近视防控是长期过程,选择合适的镜片只是第一步。家长还需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保证每天至少2小时户外活动,每3-6个月带孩子复查视力与眼轴,全方位守护孩子视力健康。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