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学科 > 眼视光学术部

离焦镜30年进化史:从实验室到孩子鼻梁,如何科学选择?

发布时间:2025/10/03

核心建议摘要:

给孩子选离焦镜需遵循“专业验配、按需选择、综合防控”三大原则,优先结合年龄、近视进展速度与生活习惯,在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后制定方案,避免盲目追求新品;使用期间需坚持全天佩戴,每3个月复查眼轴,同时配合户外活动与科学用眼习惯。

孩子近视度数飞涨,让无数家长焦虑不已。随着离焦镜的普及,如何从众多选择中找到最适合孩子的那一款?了解它的发展史,或许能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从简陋雏形到精准防控,离焦镜的每一次迭代,都在解决前一代的痛点,只为给孩子提供更高效、更舒适的近视防控方案。

图片1.png 

一、起源:开创性的理论突破(1990年代)

离焦镜的故事,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小鸡离焦实验”。左冰教授团队通过实验证实“视网膜周边近视性离焦能抑制眼轴增长”,这一发现为离焦镜研发奠定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视觉科学研究》(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等权威期刊。

早期离焦产品较为简陋,仅在传统镜片周边手工研磨小范围离焦区,离焦面积不足10%。临床数据显示,其年近视控制率仅20%-30%,且存在视物变形问题,未能广泛推广。

二、第一代量产产品:解决有无问题(2010年)

2010年,首款量产周边离焦镜上市,通过“周边视力控制技术”将离焦面积提升至20%左右。据品牌公开临床数据,其年近视控制率达30%,让“离焦防控”概念正式走进大众视野。

不过,该产品离焦覆盖范围仍有限,对近视进展快的低龄儿童效果不佳,仅能算是“解决了离焦镜的有无问题”。

三、技术突破:多焦点与微透镜革命(2018年)

2018年是离焦镜发展的“关键年”,两大技术方向同时实现突破,相关成果均有临床研究支持:

1.多点离焦镜:

通过镜片上数百个微透镜,将离焦面积提升至40%-50%。临床研究显示,其平均年近视控制率可达50%-60%。目前市场上采用该技术的代表产品包括:

◦某多点离焦镜(2018年7月上市):由396个正微透镜组成,《中华眼科杂志》2020年发表的多中心研究显示,其2年近视控制率稳定在51.3%;

◦某多点离焦镜(2020年11月上市):由1021个正微透镜组成,国际期刊《眼科视光学研究》(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研究表明,其1年近视控制率达60%。

2.离焦软镜:

首次推向市场,采用“同心双焦”设计,中心区域保证清晰视物,周边同心圆传递稳定离焦信号。据《眼视光学杂志》2021年临床数据,10岁以下儿童佩戴离焦软镜6个月,近视控制率超95%(注:此为特定研究条件下的数据,实际效果存在个体差异),同时解决了框架镜运动不便的问题,成为低龄儿童和运动爱好者的优选。

图片2.png

四、优化升级:追求更高视觉质量(2020年后)

2020年后,离焦镜进入“优化升级期”,各品牌围绕离焦面积、视觉质量做技术突破,相关改进均有光学性能测试数据支撑:

•优化微透镜排列:减少重影现象,提升视觉舒适度;

•增加微透镜数量:进一步提升离焦精准度;

•改进镜片材料:提高透光率和阿贝数(衡量镜片成像清晰度、减少色散的指标),部分产品采用新型树脂材料,视野更清晰、色散更小;

•提升镀膜技术:部分品牌采用先进镀膜工艺,在实验室环境中,其耐磨度较普通膜层有显著提升,同时具备防污、防反射优势。

五、最新创新:镂空离焦技术(2024年)

2024年,创新的“镂空离焦镜”技术问世。它通过“镂空矫正区+耦合离焦区”设计,将离焦面积提升至68%以上,同时借助“小孔成像”原理,尝试解决传统离焦镜“防控强但视物模糊”的痛点。

其初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12个月近视控制率可达82%,眼轴控制率超75%(注:长期效果仍需更多临床数据验证),有望更好地兼顾防控效果与视觉质量。

六、当前主流离焦产品对比

如今市场上主流的离焦产品可按技术类型分为以下几类,各有适用场景:

1.微透镜多点离焦框架镜:

◦小透镜数量较少类型:适配8-9岁以下儿童,更贴合低龄儿童眼部发育特点;

◦小透镜数量较多类型:适配9岁以上儿童,离焦覆盖面积更广;

2.同心环带离焦框架镜:

采用同心圆环带状微柱镜技术,原理接近OK镜,适合对微透镜设计敏感的儿童;

3.离焦软性接触镜:

以日抛型为主,采用同心双焦设计,部分产品已获国际权威机构批准用于儿童近视防控,适合注重便利性的家庭;

4.新型镂空离焦镜:

离焦面积更大(68%以上),视觉质量表现较好,适合对视觉清晰度要求高的青少年。

七、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离焦产品?

给孩子选离焦镜无需盲目追求“最新款”,需结合孩子的年龄、近视进展速度、日常习惯和度数情况,在专业视光师指导下选择。具体参考如下:

1759982078344156.png

八、使用离焦镜的注意事项

无论选择哪种离焦产品,都需遵循以下原则,相关要求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南(2023年版)》建议:

•专业验配:必须在正规医疗机构或视光机构,进行眼轴测量、角膜地形图等全面检查后,由专业人员验配;

1759982083940828.png

•坚持佩戴:除睡眠时间外,应全天佩戴,保证离焦效果持续稳定,研究表明,每日佩戴时长不足8小时会使防控效果下降20%-30%;

•定期复查:每3个月复查眼轴长度和屈光度,评估防控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综合防控:配合每天至少2小时户外活动、20-20-20用眼法则(每用眼20分钟,看20英尺外物体20秒),必要时结合视觉训练。

九、未来展望

离焦镜技术的发展仍在推进,结合行业趋势与学术研究方向,未来可能出现以下方向:

•个性化定制:通过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技术,根据每个孩子的眼球结构、视网膜离焦特征定制镜片;

•智能镜片:集成微型传感器,实时监测用眼时间、距离,通过APP提醒休息,相关技术已在实验室阶段研发;

•组合疗法:将离焦镜与低浓度阿托品(需医生指导使用)、行为干预结合,形成“1+1>2”的防控效果,《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专家共识(2022)》也推荐综合干预方案。

图片5.png

十、协会视角:推动行业规范,守护儿童眼健康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始终致力于推动眼科诊疗服务的规范化与同质化发展。对于广大的非公立眼科医疗机构与视光中心而言,熟练掌握离焦镜等近视防控技术,并提供专业、规范的验配与随访服务,不仅是提升服务能力的关键,更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协会将通过制定规范、开展培训和普及科普知识等多种方式,助力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共同为儿童青少年的眼健康保驾护航。

十一、结语

离焦镜30年的进化史,是人类对近视机制认识不断深入的历史,也是技术创新持续满足儿童防控需求的历史。从早期20%-30%的控制率,到如今部分产品80%以上的控制率(注:为临床研究数据,实际效果因人而异),离焦技术已帮助数百万孩子延缓近视发展。

对家长而言,了解技术发展与产品差异,能更好地配合专业人员制定方案,但需牢记:没有一款产品适合所有孩子,最适合的选择,永远是在正规机构检查后,结合孩子具体情况制定的个体化方案。

科学在进步,产品在更新,但保护孩子视力的核心不变——专业指导、长期坚持、综合防控,才能让孩子拥有清晰的视界和光明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介绍近视防控领域的技术发展与产品信息,属于科普内容,不作为任何医疗诊断或产品推荐依据。儿童的近视防控是一项专业的医疗行为,请务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在执业医师或视光师的指导下进行充分检查后,选择最适合孩子的个体化方案。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