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学科 > 眼视光学术部

近视可逆之争:数据、逻辑与行业共识的碰撞

发布时间:2025/09/28

作者:童视光

近期,行业围绕拉远镜有效性及近视可逆性的论战持续发酵,不仅引发眼视光行业内的热烈讨论,更让万千家长陷入认知迷茫。我们梳理双方核心观点与证据,还原争议本质,旨在为理性认知近视防控提供参考。

PART 01争议焦点:近视是否可逆?双方观点与证据对峙

此次论战的核心聚焦于“眼轴能否回退”及“近视是否可逆”,双方基于不同研究与临床观察形成鲜明对立。

不可逆派近视不可逆,“退轴”多为误读或假象

坚守眼科领域共识,认为“近视可逆”是缺乏科学依据的误导。其核心观点与证据如下:

1、权威共识支撑不可逆结论

①国际近视研究所(IMI)的《近视管理临床指南报告》里就有这样的表述"目前没有任何方法能够永久性地停止或逆转近视的进展”[1]

图片5.png

②美国眼科学会的科普网站也有说“近视不可逆转”。[2]

图片12.png

③澳洲验光协会关于近视管理的立场声明里说:“近视管理的额目标是延缓进展,没有能完全阻止或逆转进展的治疗方法”。[3]

图片13.png

④国内由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策划,北京同仁医院编著的《小学生近视防控手册》,里面的表述也是“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是不可逆的”。

1759051456196152.png

2、生物学规律否定“退轴”可能性

依据《眼轴长度在近视防控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3)》,儿童眼轴与身高遵循同源生长规律,3-18岁持续变长,成年后趋于稳定,健康状态下无“缩短”可能,如同身高不会自然变矮。

3、“退轴”现象可被科学拆解

“退轴”多由测量误差或短期波动导致:一是测量工具存在局限,超声测量精度低(±0.3mm),光学生物测量仪虽精准仍有±0.02mm误差;二是短期生理波动干扰,脉络膜厚度变化等光学参数改变易被误读为眼轴缩短;三是存在人为数据偏差,部分机构为凸显效果可能刻意美化测量结果,且短时间高频测量(如每月一次)会放大微小误差;四是退轴需要考虑时间维度的因素,短期可能存在退轴现象,但长期而言,退轴是否能保持,目前仍缺乏长期证据。

4、“可逆叙事”涉嫌商业误导

不可逆派指出,“近视可逆”的宣传本质是商业竞争中的“效果内卷”。当多数防控手段强调“延缓进展”时,“退轴”“逆转”的口号更能利用家长焦虑吸引消费,但宣称者从未将“退轴成果”发表于权威期刊,仅通过零散案例传播,涉嫌规避科学验证。

可逆派观点临床存在“退轴”案例,近视逆转有探索空间

可逆派观点基于临床观察与部分研究,认为眼轴存在回退可能,近视逆转并非完全不可能。其核心观点与证据如下:

1、临床案例显示“退轴”现象

可逆派宣称积累了大量“眼轴回退”的患者案例,部分家长也公开分享孩子使用拉远镜等设备后,眼轴测量数据出现缩短、屈光度改善的情况,认为这些真实案例足以证明“退轴”并非虚构。

2、部分研究提示“逆转”潜力

2025年北京同仁医院杨珂等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远像屏联合低强度红光治疗后,79.3%的儿童近视进展得到逆转或停止,眼轴几乎停止增长(仅+0.04mm)[4];2024年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也发现,使用拉远器材的儿童眼轴增长速度较对照组降低近一倍[5]。可逆派认为这些研究提示,在联合干预下,近视进展可能被逆转。

3、科学认知应允许突破传统

可逆派强调,医学共识并非一成不变,牛顿力学被量子力学补充的案例证明,传统认知可能被新证据修正。面对“眼轴回退”的初步信号,不应直接归为“误差”,而应推动更多研究验证,而非用僵化教条否定探索可能。

PART 02争议背后:行业与家长的核心关切

这场论战的升温,本质上折射出眼视光行业发展与家庭防控需求的深层矛盾,核心关切集中在三点:

1、“指南未纳入”是否等于“不科学”?不可逆派认为未入指南的技术缺乏长期验证;可逆派以OK镜为例反驳,指出OK镜从研发到纳入指南历经数十年,新技术必然有探索期,不能因“未入指南”直接否定。

2.“短期回退”与“长期逆转”如何界定?不可逆派认为脉络膜增厚等短期变化并非“真逆转”,眼轴长期生长趋势不可改变;可逆派则认为短期改善若能持续,即可视为“逆转”的开端,不应苛责“一步到位”的证据。

3、家长该如何平衡“探索”与“避坑”?家长既担心错过有效防控手段,又害怕为虚假宣传买单,尤其对“低风险设备尝试”存在分歧——可逆派认为拉远镜无明显安全隐患,可作为补充手段;不可逆派则警示“虚假希望”会延误规范防控。

PART 03理性看待:共识与分歧之外的防控原则

无论争议如何,双方均认可“近视防控需尽早干预”“减少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时间是基础”等核心原则。结合双方观点与权威共识,我们的建议是:

1、对行业:以“证据分级”规范宣传

对于“退轴”“逆转”等争议性表述,应要求标注证据等级——权威期刊发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为最高级别证据,零散临床案例需明确标注“待验证”,禁止用“绝对化表述”规避科学局限性。同时,鼓励行业推动近视防控新技术的长期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加速证据积累。

2、对家长:坚守“务实防控”底线

放弃“近视逆转”的虚幻目标,聚焦“延缓进展、避免高度近视”的核心诉求。选择防控手段时,优先采用有A级证据的方案,坚持长期规范随访,避免被短期数据误导。

3、对研究:以“开放且严谨”推动进步

既不排斥“眼轴回退”等新现象的探索,也需明确科学验证标准——单一机构小样本研究可作为“探索性证据”,但需通过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重复验证,方可挑战传统共识。

PART 04开放讨论:邀您共话近视防控的“真与伪”

这场论战让“近视可逆”从专业争议走进公众视野,也让更多人关注到近视防控的复杂性。我们诚挚邀请您参与讨论:

●您在临床中,是否遇到过“眼轴回退”的情况?如何看待这些数据变化?

●眼视光行业该如何建立“争议技术”的沟通机制,既能避免虚假宣传,又不阻碍科学探索?

●对于未纳入指南但有部分研究支持的防控设备,您认为家长应持“尝试”还是“观望”态度?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让理性声音主导近视防控的认知方向。

参考文献:

[1]https://myopiainstitute.org/wp-content/uploads/2020/09/2023.02.12_IMI-Clinical-Myopia-Management-Guidelines_Simplified-Chinese.pdf

[2]https://www.aao.org/eye-health/diseases/myopia-control-in-children

[3]https://www.optometry.org.au/wp-content/uploads/Professional_support/Guidelines/Myopia-Position-Statement-2024-v3.pdf

[4]Yang,K.,Wang,Y.,Li,X.,Liu,S.,Shi,H.,&Qiao,L.(2025).One-year changes in axial length and refraction in children using low-level red light and distant-image screen for myopia contro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Frontiers in Medicine,12,1542620.https://doi.org/10.3389/fmed.2025.1542620

[5]阮慧蒙.双曲面拉远镜对近视前儿童眼轴变化影响的研究.中华全科医学2024年7月第22卷第7期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