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学科 > 眼视光学术部

杜显丽教授:角膜塑形镜配戴过程中应重视感染性角膜炎的防治,加替沙星眼用凝胶是优选治疗方案

发布时间:2025/09/26

作者:医信眼科

感染性角膜炎是角膜塑形镜配戴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危害较大,故角膜塑形镜配戴过程中的感染防治至关重要。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敏感性,已经在21世纪初从80%显著下降至51.9%、耐药率显著提升至37%。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如加替沙星眼用凝胶,能尽快控制眼部感染,减轻视觉质量损害,敏感性高达90%,耐药率最低仅16%,是当下眼科围术期感染防控的推荐用药。

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眼科学术大会(CCOS 2025)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杜显丽教授介绍了角膜塑形镜配戴过程中常出现的并发症——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菌、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治疗,强调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眼用凝胶是目前临床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优选药物。

Q1:感染性角膜炎是角膜塑形镜配戴过程常出现的并发症,能否谈谈什么是感染性角膜炎,及其常见的病原菌?

感染性角膜炎是配戴角膜塑形镜过程中较少见却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发生感染性角膜炎的概率约为0.139%,虽然总体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则危害性较大。

目前,接触镜相关的感染性角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绿脓杆菌。然而,对于角膜塑形镜所引发的感染性角膜炎,其具体病原体分布尚缺乏明确的分析报道。一项针对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结膜囊菌群及药敏情况的研究显示,检出菌中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占比约86.8%。整体而言,这些菌株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甚至优于其他类别的抗生素。

Q2:哪些因素会增加角膜塑形镜配戴过程中感染的发生风险?

配戴角膜塑形镜过程中存在多种高危因素,可能增加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生风险。从验配环节开始,从业的视光师与医生需对患者眼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为适宜配戴者提供精准的镜片设计与验配,这是防控风险的首要专业保障。此外,在整个配戴过程中,持续的医疗监控也至关重要。

对患者而言,规律复查和严格遵循护理规范是保障安全的关键。研究表明,以下因素显著增加感染风险:住宿在校、家长教育水平有限、个人卫生条件差、护理液更换不及时、指甲过长、洗手不规范、镜片护理不到位、未按时复查以及镜片超期使用等。

值得注意的是,配戴角膜塑形镜可能引起角膜上皮细胞更新减慢,若镜片配戴过紧,更易导致角膜缺氧或上皮微擦伤,从而破坏上皮屏障功能,促进病原微生物黏附与定植。

Q3:在您看来,有哪些防范措施降低角膜塑形镜配戴过程中的感染风险?对于已经发生的感染,有哪些治疗措施?

在配戴角膜塑形镜过程中,预防感染性角膜炎需从业者和使用者共同努力。从业者应提升专业能力,遵循“宁松勿紧”的验配原则,确保镜片活动度良好,以维持充足的氧气供应并降低摘戴时对角膜上皮的损伤,从而减少感染风险。对使用者而言,严格遵循护理规范、按时复诊和及时更换镜片至关重要。

若发生感染性角膜炎,应立即停戴镜片,并启动规范的抗感染治疗。视光从业者若诊疗经验有限,应及时将患者转诊至角膜病专科。同时,应妥善保存所使用的镜片、护理产品及相关附件,以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查和药敏试验,从而为精准选择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

感染控制后若患者仍希望继续配戴角膜塑形镜,需重新全面评估其眼表健康状况。再次验配时应更谨慎,适当放宽镜片配适,确保泪液循环和供氧充足,并将该患者列为高风险人群,加强后续复查频率。

需要强调的是,感染性角膜炎的疗效高度依赖于早诊断、早治疗。对于细菌性感染,可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喹诺酮类药物。在病原未明确时,应慎用糖皮质激素。若实际为阿米巴原虫感染,使用激素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Q4: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比如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在儿童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根据文献数据,加替沙星在治疗眼部细菌感染中可快速起效,通常在用药后3至5天症状即明显改善。该药抗菌谱广,不仅可有效覆盖革兰阴性菌,对眼部常见的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若采用凝胶剂型,还能延长药物在眼表停留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进一步增强疗效。

安全性方面,加替沙星眼用凝胶不良反应较为轻微,整体安全性良好,适用于1岁及以上人群。部分行业专家共识指出其亦可用于新生儿。综合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可作为防治角膜塑形镜相关角膜感染的合理选择。

专家简介

242a88f287063fab286cf1da42cd6697.png

杜显丽教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视光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导

国家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外聘专家,中国女医师协会视光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视光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青岛市医疗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

承担省自然基金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JO,eye vison、Drug Delivery、IOV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十几篇,国家发明专利3项,参编第二版《角膜病学》,参与制定行业专家共识13项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