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公司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学科 > 眼视光学术部

毛春洁主任:离焦镜片为近视装上 “减速带”

发布时间:2025/08/18

近视,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近视及其并发症风险,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功能性框架眼镜(特别是基于周边离焦原理的设计)作为安全、可及的重要手段,其技术持续发展,在平衡防控效果与视觉质量方面取得进展。

以下内容整理自毛春洁主任分享,探讨近视防控现状及功能性框架眼镜的原理与应用。

1755505062922662.jpg 

一、近视防控的严峻现状与核心目标

近视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我国更为突出。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国儿童近视发生率约为 12.7%[1],而在高中阶段,高度近视比例显著攀升,高三学生中高度近视发生率可达20%[2]。若按当前趋势发展,未来二十余年,全球近视人群可能占总人口的 50%,其中高度近视占近视人群的 1/5(即每 10 人中有 5 人近视,其中1人为高度近视)。

1755505080636118.jpg 

近视防控的核心并非单纯避免佩戴眼镜,而是预防近视相关并发症。高度近视易引发眼底病变(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可能导致持续性视功能损伤甚至失明。

1755505104306012.jpg 

临床案例显示,早期发现周边眼底裂孔并及时激光治疗,可有效避免严重病变。因此,近视防控的关键是延缓近视进展,降低高度近视发生风险,对任何度数的近视都需警惕其潜在危害 ——“预防近视是治未病,控制近视是治已病,后者更为重要”。

二、近视防控的干预起点:越早越好

研究表明,近视发生年龄与高度近视风险显著相关。对 40 岁以下人群的回顾性研究发现,近视发展存在 12-15 岁的拐点,越早发生近视,最终发展为高度近视的概率越高。基于此,近视防控起点需大幅提前,从传统的小学阶段(约 7 岁)前移至学龄前期及幼儿园阶段,实现早期干预以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1755505129446362.jpg

三、功能性框架眼镜:近视防控的重要手段

在近视防控的四大核心手段(框架眼镜、软性接触镜、OK 镜、药物)中,框架眼镜因安全性高、易普及等优势,成为基层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手段之一,而离焦框架眼镜更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四、离焦框架眼镜的核心原理与技术演进

1.功能性框架眼镜的核心原理

功能性框架眼镜的近视控制原理主要涉及四类,其中周边离焦理论是当前主流:

图片5.jpg

调节滞后原理:近距离工作时,眼睛调节滞后可能形成远视性离焦,促进眼轴增长。传统双焦或渐进多焦眼镜通过改善调节滞后实现控制,但效果有限,近视控制率仅为 11%-21%。

高阶相差理论:角膜塑形镜佩戴中发现,高阶相差增加与近视控制效果正相关。基于此研发的空心环设计框架眼镜(如星趣控),通过引入高阶相差实现控制。

对比度调节原理:部分镜片(如点扩散技术镜片)通过降低视锥细胞间信号对比度,模糊周边成像以抑制眼轴增长,其核心仍间接通过周边离焦发挥作用。

周边离焦理论:常规框架眼镜使中心黄斑区清晰成像,但周边视网膜呈远视性离焦,可能刺激眼轴增长。功能性框架眼镜通过创造周边近视性离焦,有效抑制眼轴增长,是目前控制效果最优的原理。

1755505191156214.jpg 

2.主流功能性框架眼镜的效果对比

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功能性框架眼镜及其控制效果如下:

1755505211704561.jpg 

3.离焦技术的关键突破:离焦面积与视觉质量的平衡

周边离焦是近视控制的核心机制,且离焦面积越大,控制效果通常越好。但传统离焦框架眼镜存在矛盾:增加离焦面积可能导致视觉质量下降(离焦本质是 “可控模糊”,过度模糊会影响视物清晰度)。

蝶适美离焦镜片通过创新设计突破这一壁垒:采用“离焦中嵌入矫正区”的反向设计,矫正区为小圆形结构,利用小孔成像原理保证视觉清晰度;离焦面积占比达68%,大幅提升防控效果,同时避免视觉质量下降,该设计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25 年 Vchina 会议公布其一年期控制效果在现有产品中显示出较好的防控趋势。

1755505242699285.jpg

五、临床案例分享

背景:

8 岁儿童,2025 年 1 月初诊:右眼近视 100 度,左眼近视 75 度,眼轴长度分别为 23.63mm、23.46mm(与屈光状态匹配)。

干预方案:

因家长对眼轴增长高度关注,此前已坚持户外活动、低浓度阿托品等干预,但眼轴仍持续增长,后换用新型功能性框架眼镜(蝶适美)。

效果:3 个月复查眼轴未增长甚至略有下降,半年随访显示近视度数无进展,眼轴稳定,取得良好控制效果。

1755505274732060.jpg 

总结

功能性框架眼镜通过优化光学设计(尤其是周边离焦),已成为近视防控的重要武器。随着技术创新,新型镜片在离焦面积与视觉质量间实现更好平衡,控制效果不断突破。临床实践中,需根据患者年龄、屈光状态、瞳孔特征等个性化选择镜片,同时坚持早期干预,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高度近视风险,守护儿童视觉健康。未来需积累更多真实世界数据,进一步明确不同镜片的适用人群与长期效果。

 

数据来源:

[1]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2022-09-16).

[2]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 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3, 25(6): 401-407.

重要提示:

近视控制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本文展示案例仅为个例展示,不可视为普遍效果或治疗承诺。每位患者的眼部条件、遗传背景、生活习惯及对干预的反应均不相同。近视管理方案(包括镜片选择、参数设定)必须由专业眼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并动态调整,请严格遵循医嘱,并定期复诊。数据来源说明


公司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