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专家:陈麒文 主任
一、案例背景:控制方案的选择与调整
2018年3月,11岁女孩初诊时,陈启伟主任正引入豪雅新乐学离焦框架镜。作为首批使用者,其初期控制效果良好。2019年(小升初阶段)因陈主任访美,家长自行更换OK镜,2020年6月,家长再次求助。
更换OK镜后的问题:
◆ 1年后控制失败:矫正视力右眼降至0.6、左眼0.7;眼轴年增幅超0.2mm(陈主任临床警戒线),近视度数年增100度(右眼-4.50D,左眼-4.75D)。
◆ 诱因分析:升学压力、睡眠不足、OK镜离焦环不稳定,且角膜形态偏平坦者效果易打折。
二、方案升级:离焦软镜+框架镜“组合拳”
陈主任综合评估后,2021年启用蝶适DISC离焦软镜+离焦框架镜动态方案:
◆ 白天:佩戴蝶适日抛离焦软镜(初始参数右眼-4.50D,左眼-4.75D);
◆ 夜间居家:全矫离焦框架镜;
◆ 随访策略:每3个月评估眼轴、度数及镜片适配,依控制效果调整参数(2023年9月、2024年、2025年5月共3次微调)。
三、五年数据对比:眼轴增速显著放缓
2021年换用蝶适后,眼轴增长斜率明显平缓(见图表),家长依从性高并持续购镜至今。
四、陈主任临床洞见:离焦软镜的独特优势
◆ 广适用性:
○ 兼容低龄(3-4岁早发性近视)、中高度近视(>600度)、散光≤1.00D及角膜平坦者;
○ 运动场景替代框架镜,提升便利性。
◆安全便捷:
○ 日抛设计避免蛋白沉积,降低干眼风险;
○ 无需护理,依从性高于OK镜。
◆ 强效控轴:
○ 日间稳定离焦环,不受睡眠质量影响;
○ 联合离焦框架镜形成“全天候离焦”,增效显著。
对于OK镜控制不佳、用眼压力大的学龄儿童,蝶适等离焦软镜是可靠替代方案,尤其适配发育期近视管理需求。
数据来源:
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南开医院分中心 陈麒文主任随访病例(2018-2025)
重要提示:
近视控制效果因人而异。本案例仅为个例展示,不可视为普遍效果或治疗承诺。每位患者的眼部条件、遗传背景、生活习惯及对干预的反应均不相同。近视管理方案(包括镜片选择、参数设定)必须由专业眼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并动态调整,请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