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青光眼的严重程度会显著影响 OCT扫描的图像质量和重测可靠性,因此了解青光眼全病程中伪影的发生率至关重要。近期,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蘇乾嘉团队在《Ophthalmology 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探究不同严重程度青光眼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伪影发生率及类型。研究发现,视盘周围扫描受伪影影响更明显,随着平均偏差(MD)值恶化,离焦和眼球运动增加,其中离焦是最常见的 OCT-A伪影类型。

研究结果
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188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视野检查(24-2)获得的MD值,将其分为轻度(MD≥-6 dB)、中度(-6db>MD≥-12dB)、进展期(-12db>MD≥-20dB)及重度(MD<-20dB)四组。
患者单次就诊时接受三次AngioVue OCTA 检查,通过3×3mm黄斑扫描获取浅层和深层黄斑血管密度(VD),通过以视盘为中心的4.5×4.5mm扫描获取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并采用变异系数(CoV)评估两次影像学检查之间的差异,同时识别各类图像伪影。

图1.OCTA伪影示例。
(A)眼球运动伪影:表现为微血管结构出现水平和垂直中断,在血管造影图上呈狭窄的白色或拉伸线条。
(B)眨眼伪影:图像采集期间眨眼导致的黑色水平线。
(C)Z轴偏移伪影:由于B扫描落在采集窗口之外而导致图像数据丢失。
(D)拉伸(红色框所示)和拼接(箭头所示)伪影:由眼球运动的软件校正不完善引起。
(E)阴影伪影:图中示例为Weiss环遮挡了下方微血管结构的显影。
(F)中心偏移伪影:黄斑中心与图像中心发生错位。
(G)离焦伪影:如箭头所示,其特征是微血管可见度降低。此外,箭头指示处可见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相对应的毛细血管密度降低。
(H)血管重叠伪影:由眼球运动的软件校正引起的血管重复显影。
(I-L)离焦伪影的影响:离焦伪影同时影响正面血管造影图像和血管密度测量值。在离焦图像(I-J)中,扫描质量指数为6,黄斑血管密度降低;而在无离焦图像
(K-L)中,扫描信号质量指数(SQI)为8,黄斑血管密度高于离焦图像。
研究结果
各组间年龄和眼压(IOP)具有可比性,而男性患者比例随青光眼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视觉功能(包括视力、中心MD、黄斑中心凹阈值及视野检查的MD值)随疾病严重程度加重而逐渐下降。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以及视盘周围和黄斑区血管密度(VD)均随青光眼严重程度进展而降低。与轻度青光眼患者相比,进展期和重度青光眼患者的黄斑区及视盘周围OCTA扫描信号质量指数(SQI)更低。
注:信号质量指数(SQI)——该指数基于信号强度、运动伪影和焦点等因素,对图像质量进行1-10分评级。
视盘周围OCTA扫描比黄斑扫描更易出现伪影,部分类型伪影的发生率随青光眼严重程度同步升高。离焦背景是最常见的伪影(发生率26%),且随MD值恶化而增多,导致浅层和深层黄斑血管密度的变异系数增大,同时降低黄斑扫描SQI。
OCT-A成像中伪影发生率极高,在青光眼进展期尤为显著,且会严重影响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具体而言,在质量可接受的OCT-A图像(SQI≥7)中,轻度青光眼患者的伪影发生率为四分之一,重度青光眼患者升至二分之一;而在质量不佳的OCT-A图像中,各严重程度青光眼的伪影发生率均持续处于高位。
·

图2.不同青光眼严重程度患者黄斑区和视盘周围OCTA扫描的伪影发生率。在SQI≥7的黄斑区扫描中,伪影发生率从轻度青光眼患者的31%显著升高至重度青光眼患者的47%。同样,在SQI≥7的视盘周围扫描中,伪影发生率从轻度青光眼的24%急剧上升至重度青光眼的61%。然而,在SQI<7的扫描中,所有青光眼严重程度组的伪影发生率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图3.不同青光眼严重程度患者眼中伪影模式的代表性案例。(A-D)69岁女性,青光眼严重程度不对称。视野检查(24-2)的MD:右眼为-28.5dB,左眼为-10.02dB,双眼视力均为20/25。(A-B)右眼扫描质量较差,可见多种伪影,包括偏心、拉伸、眨眼、眼球运动、血管重影和离焦。(C-D)左眼扫描质量较好,但仍存在离焦伪影。(E-H)45岁男性,青光眼严重程度不对称。视野检查(24-2)的MD:右眼为-9.34dB,左眼为-24.02dB。视力:右眼20/20,左眼20/32。(E-F)右眼图像质量良好,血管密度(VD)的重测变异性更佳。尽管(G-H)左眼的SQI也良好,但存在偏心、眼球运动(白色箭头)、离焦和拉伸(白色三角形)等伪影,导致双眼VD存在显著差异。
讨 论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解释,视盘周围扫描的伪影发生率高于黄斑扫描,可能与固视状态差异有关。黄斑扫描时患者需注视中心靶点,而视盘周围扫描要求注视偏心靶点。
研究人员指出,青光眼患者的中心视野相对保留,周边视野则常受损,因此,注视偏心靶点对患者而言难度更大,在青光眼进展期尤为明显。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根据视野MD值定义的青光眼严重程度越高,视盘周围扫描的眼动伪影越多。由于视盘成像时固视困难易引发眼动,这种伪影会降低视盘周围血管密度测量的重复性。
需注意的是,患者相关因素如年龄较大、眼轴较长、青光眼药物使用种类较多及MD值更差,均与伪影发生显著相关。
小 结
总之,本研究表明青光眼患者OCTA成像中伪影发生率较高,且随疾病严重程度升高而增加。视盘周围扫描尤其易受伪影影响,在疾病更严重的患者中尤为明显。伪影的存在与较低的SQI和OCTA测量结果的较大变异性相关。
这些研究结果强调,图像采集时需格外谨慎,尤其是针对进展期青光眼患者——即使SQI显示图像质量可接受,仍可能存在伪影。细致的图像采集技术和全面的质量评估,对确保OCT-A数据的准确解读至关重要,鉴于当前图像质量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验证OCT-A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并探索提升图像可靠性的策略。
期刊来源:
https://www.ophthalmologyscience.org/article/S2666-9145(25)00262-3/fulltext
引用文献:
Hsia Y, Chang H-L, Wang T-H, et al. The artifacts in macular and peripapillar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everities of glaucoma. Ophthalmol Sci. September 26, 2025. [Epub ahead of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