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杨积文,现任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辽宁省区副总院长,长期深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在近视防控产品临床研究、低龄儿童近视干预方案制定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与深厚专业积淀,曾主导或参与多项近视防控相关多中心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近视防控产品的临床价值需以前瞻性研究数据为重要依据。近日,围绕某品牌离焦镜片的一项多中心临床观察研究,杨积文教授分享了阶段性数据结果,为临床医师评估该类产品在低龄儿童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信息。
一、研究背景:聚焦低龄近视儿童,设计科学严谨的观察方案
为精准评估蝶式镜片的近视防控效果,研究团队针对性选取了特定人群与核心指标,确保数据的科学性与代表性:
• 研究对象:覆盖成都、重庆、沈阳三地,年龄5-13岁的近视儿童,严格限定屈光度500度以内、散光小于150度、屈光参差小于150度,避免基础眼部条件差异对结果的干扰;
• 样本规模:纳入200多眼,采用前瞻性多中心观察设计,兼顾地域广泛性与数据可靠性;
• 观察周期与核心指标:以1年为完整周期,重点监测眼轴长度变化与屈光度变化两大核心指标——二者是反映近视进展的最直接、最敏感的量化依据。
二、阶段性数据:6个月成效显著,全年防控目标可期
从已完成的数据来看,蝶式镜片的近视防控效果已展现出显著优势,且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
• 眼轴增长控制:6个月眼轴增长均值仅为0.10mm;对照儿童年生理性眼轴增长约0.20mm的标准,以及“年增长控制在0.20mm以内即达优秀防控水平”的行业共识,当前数据预测全年眼轴增长可稳定控制在0.20mm以内,且已有部分1年病例数据初步验证这一结论;
• 屈光度变化:6个月屈光度变化均值为-0.15D,表明近视度数进展缓慢,进一步印证了防控效果的稳定性。
三、视觉质量:满意度超75%,佩戴体验契合儿童需求
除防控效果外,儿童佩戴的舒适度与视觉质量是家长关注的另一核心。研究数据显示,蝶式镜片在视觉体验上同样表现优异:
• 无视觉不适症状:90%以上的儿童未出现眩光、模糊等不良反应,适应良好;
• 可接受与需干预比例:仅7%的儿童存在轻微适应期反应(属可接受范围),需进一步干预的不可接受状态仅占3%;
• 总体满意度:综合防控效果与佩戴体验,儿童及家长总体满意度超75%,达到临床推广的核心标准,说明蝶式镜片在“有效性”与“舒适性”之间实现了良好平衡。
四、核心结论:10岁以下低龄儿童成最大获益群体
通过年龄分层分析,研究进一步发现蝶式镜片的“人群适配优势”——10岁以下低龄儿童的防控效果与视觉满意度均显著更优:
• 防控效果提升:10岁以下组较其他年龄段,近视防控效果提升15%-20%,能更高效地减缓眼轴与度数进展;
• 视觉满意度更高:该年龄段儿童视觉满意度达85%以上,高于整体平均水平,推测与低龄儿童对镜片适配性的耐受性更好、日常佩戴配合度更高相关;
• 适配人群针对性:5-10岁是儿童眼轴快速生长发育期,年均生理性眼轴增长可达0.25-0.30mm,且儿童自我用眼行为管理能力较弱,易出现额外增长;蝶式镜片可补偿年均0.10-0.15mm的额外增长量,精准匹配这一阶段的防控需求,成为该年龄段儿童近视防控的优选方案之一。
从科学设计的研究方案,到显著的阶段性数据,再到对低龄儿童的精准适配,杨积文教授分享的蝶式镜片临床成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了扎实的实践依据。随着1年完整周期数据的进一步验证,蝶式镜片有望在低龄儿童近视防控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守护儿童清晰视界提供更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