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学科 > 眼底内科学术部

PRIMA视网膜植入物可恢复晚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中心视力

发布时间:2025/11/17

1763460160543972.png

一项发表于《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突破性临床研究表明,一款无线视网膜植入物可帮助晚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患者恢复中心视力,尤其适用于地图样萎缩(geographic atrophy, GA)患者, GA 是 AMD 的晚期萎缩型。
这项名为“PRIMAvera”的国际多中心试验,由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视觉研究所 José-Alain Sahel 医学博士、斯坦福大学 Daniel Palanker 哲学博士及德国波恩大学 Frank Holz 医学博士联合主导。研究结果标志着视力恢复技术迈出重要一步,为受“全球首要不可逆性失明原因”(即晚期 AMD)影响的患者带来新希望。

临床结果:实现具有意义的视力恢复

PRIMAvera 试验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英国的17个研究中心展开,共招募了38名萎缩型 AMD 患者,平均年龄为78.9岁,参与试验前均无中心视力,几乎无法阅读视力表上显示的字母。
所有参与者均接受了视网膜植入手术,研究团队分别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对其视力进行评估。研究者设定的主要疗效终点为“视力改善达到0.2logMAR 及以上的患者比例”。最终共有32人完成了整个研究,关键研究结果包括:

81%的患者达到了上述视力改善阈值,佩戴 PRIMA 系统1年后,视力提升至少10个视力表字母,且周边视力未受任何影响;

78%的患者视力改善幅度达到0.3logMAR 及以上,佩戴 PRIMA 系统后视力提升至少15个字母;

视力改善的最大值达1.18logMAR,有一名患者因此多阅读了59个字母。

“这是视力恢复领域首次在大量患者中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果,”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眼科系主任 Sahel 医生表示,“术后1年时,84.4%的患者反馈已能在家中独立阅读字母、数字和单词,部分患者甚至能阅读书页内容。”
“虽然目前仅依靠植入物尚无法恢复到20/20的正常视力,但我们在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正探索多种方法,以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突破法定失明的阈值,” Sahel 医生补充道。
该临床试验同时评估了 PRIMA 及其植入手术可能引发的不良事件。结果显示,多数副作用在术后头两个月内出现,并很快消退。术后1年时,所有与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均已解决,患者的治疗获益远大于不良事件带来的影响。

PRIMA 系统的工作原理

1763460197951956.png

PRIMA 神经刺激系统最初由 Palanker 研发,旨在替代视网膜中受损的光感受器细胞。该系统包含一枚2×2毫米、厚度仅30微米的柔性无线微型植入物,可将光转化为电信号,进而刺激视网膜中剩余的健康细胞。
这枚植入物置于视网膜下方,需与一副特制智能眼镜配合使用。系统通过 “植入式硬件+外部组件”协同工作,具体流程如下:

特制眼镜上搭载的摄像头捕捉外部图像;

图像通过不可见的近红外光投射到视网膜下的植入物上;

植入物将这些光信号转化为电脉冲,重建视觉信号向大脑的传递通路;

患者可自行调节缩放和对比度设置,提升功能性视觉的清晰度。

这一机制有效恢复了视觉信息的传递流程,使患者重新获得此前因地图样萎缩丧失的部分中心视力。

对AMD治疗意义重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导致老年人不可逆性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之前,已有的治疗手段仅能延缓视力下降,无法恢复已丧失的视力。
PRIMA 植入物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思路:它通过将光转化为电信号,直接替代视网膜缺失的功能。患者在借助植入物恢复部分中心视力的同时,仍可保留自身天然的周边视力,二者结合能带来更完整的视觉体验,给生活带来巨大改变:阅读文本、辨认人脸、独立行动等都将重新成为可能。
PRIMA 视网膜植入物改变了科学家和医生对 AMD 致盲的认知逻辑:数十年来,行业焦点一直是“延缓疾病进展”,而如今研究人员证明“恢复视力”是可行的。尽管这一代植入物仅能提供有限的黑白视力,但它为原本失明的人带来了真正具备实用价值的视觉能力,这一关键进展彰显了医疗创新的飞速步伐,那些曾被告知“无药可医”的患者,或许很快就能有机会重见光明。
当然,这项技术仍需改进:图像清晰度、色觉感知、使用舒适度等方面都有提升空间。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版本的植入物与智能眼镜,或许能让视力恢复效果更显著、普及度更高。

监管审批与后续研发

PRIMA 植入物由 Science 公司(Science Corporation)研发,该公司是一家脑机接口企业,创始人 Max Hodak 曾联合创立 Neuralink 公司。Science 公司从法国 Pixium Vision 公司收购了 PRIMA 技术,并持续推进其临床应用研发。
随着试验取得成功,Science 公司已向欧洲和美国提交临床使用授权申请。值得关注的是,在 Joseph Martel 医学博士、眼科副教授领导的试验中,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成为美国首个开展 PRIMA 植入的研究中心。
本研究得到了多家顶尖机构研究者组成的大型联盟支持,包括:德国波恩大学、巴黎阿道夫・德・罗斯柴尔德基金会医院(Hôpital Fondation Adolphe de Rothschild)及15-20国家眼科医院、伦敦 Moorfields 眼科医院、罗马托尔韦尔加塔大学(University of Rome Tor Vergata)。


参考文献

Vision Restoration with the PRIMA System in Geographic Atrophy Due to AMD,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5). DOI: 10.1056/NEJMoa2501396(PRIMA 系统用于 AMD 相关性地图样萎缩患者的视力恢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5),DOI:10.1056/NEJMoa2501396)

1763460211303187.png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