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目前,除调节幅度(AMP)外,针对低浓度阿托品对双眼视觉影响的全面研究仍较为匮乏。近日,发表于《Ophthalmic and Physiological Optics》期刊的一项新研究,旨在探究0.05%浓度阿托品对青年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参数(如调节功能与聚散功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连续使用0.05%浓度阿托品10天后,受试者的调节功能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显著下降,至第10天时双眼调节幅度平均降低约6.00D。因此,在使用阿托品控制近视的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视功能,及时进行视功能训练。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采用平行组设计的随机、双盲、需三次随访的临床试验。该研究共纳入60名18-25岁受试者,通过随机分组:阿托品组(治疗组)使用0.05%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对照组则安慰剂处理。在10天的研究周期内,受试者接受了一系列标准化检测,以评估其调节功能与聚散功能等双眼视功能参数。
主要观测指标包括单眼及双眼调节幅度(AMP),正/负相对调节(PRA/NRA)、双眼调节灵活度(BAF)、远近隐斜量、正/负融合性聚散(PFV/NFV)、集合近点(NPC)与梯度性AC/A。基线检测数据显示,受试者的平均单眼调节幅度为9.80D。
研究结果
1.调节功能
数据显示,使用阿托品的受试者其调节功能出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下降,且均在第3和第10天出现显著下降:
(1)单眼与双眼调节幅度(AMP):均受到时间和治疗的显著影响,且时间与治疗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2)正负相对调节(NRA/PRA):正相对调节(PRA)受时间和治疗的显著影响,且时间与治疗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但负相对调节(NRA)不受时间和治疗的影响,且时间与治疗无交互作用。
(3)双眼调节灵活度(BAF):受时间和治疗的显著影响,且时间与治疗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4)调节反应:受时间和治疗的显著影响,且时间与治疗存在显著交互作用。阿托品组在第3天和第10天调节滞后量均增加。
图1.阿托品组(红色)与对照组(蓝色)在基线、第3天和第10天的调节功能测量结果对比。(a)双眼调节幅度;(b)正相对调节(实心数据点)与负相对调节(空心数据点)(PRA/NRA);(c)使用±2.00D翻转拍的双眼调节灵活度;(d)调节反应。
2.集合功能
(1)远近距隐斜量:远距隐斜量不受时间和治疗的显著影响,且时间与治疗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然而,近距隐斜量受其显著影响,且时间与治疗存在显著交互作用。阿托品组的近距隐斜量在第3天向“内隐斜”偏移(变化量:+1.4[2.0]∆,p=0.05),第10天进一步加剧(变化量:+5.0[4.5]∆,p<0.001)。
图2.阿托品组(红色)与对照组(蓝色)在基线、第3天和第10天的近距隐斜量变化。正值表示向内隐斜偏移,负值表示向外隐斜偏移。
(2)集合近点(NPC):破裂点与恢复点虽未达到严格的统计学显著性,但变化已非常接近临界值。
图3.阿托品组(红色)与对照组(蓝色)在基线、第3天和第10天的NPC变化。(a)破裂点;(b)恢复点。
(3)正/负融像性聚散(NFV/PFV):负融像性聚散(NFV)破裂点受到时间和治疗的显著影响,且时间与治疗存在显著交互作用。阿托品组的NFV破裂点均值在第3天有所下降,直至第10天才达到统计学意义。恢复点也是如此。而正融像性聚散(PFV):破裂点与恢复点未受到时间和治疗的显著影响,且时间与治疗无显著交互作用。
图4.阿托品组(红色)与对照组(蓝色)在基线、第3天和第10天的NPC变化。
(4)AC/A:正镜片和负镜片测量的AC/A均不受时间、治疗的显著影响,且时间与治疗无显著交互作用。
3.图表分析与次要结果
(1)
图表分析
在阿托品组中,基线随访与第10天随访之间双眼单视清晰区(ZCSBV)发生显著改变:平均相对调节范围大幅缩小,这是由于使用阿托品后负相对调节(PRA)下降,而正相对调节(NRA)保持不变(图5a)。
注:BI模糊线、BO模糊线、调节幅度线和下X轴所围成的平行四边形为双眼单视清晰区(ZCSBV)。
如图5,到第10天,阿托品组的融像性聚散范围向眼位更内聚的方向横向偏移(向右移动),这主要是因为负融像性聚散(NFV)显著降低,尽管正融像性聚散(PFV)平均有所增加,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此外,阿托品组的平均日常的近用眼位在第10天也发生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调节滞后增加,且近用眼位显著向内隐斜(更内聚的眼位)偏移。
在对照组中,基线随访与第10天随访之间的ZCSBV在大小和形态上基本一致,其聚散范围、调节范围、日常的近用调节反应及隐斜度均无明显差异(图5b)。
图5.在40厘米测试距离处,阿托品组(a)和对照组(b)的基线(蓝色数据点,实线)与第10天随访(橙色数据点,虚线)的近处ZCSBV。调节和聚散需求的中心参考点以十字叉(X)标记。
X轴(横轴):代表散开与集合范围,分别通过测量负融合聚散(NFV)和正融合聚散(PFV)的破裂点来量化,单位为棱镜屈光度(∆)。
Y轴(纵轴):代表双眼最大与最小调节范围,分别对应正相对调节(PRA)和负相对调节(NRA),单位为屈光度(D)。
方形符号代表基线(蓝色)和第10天(橙色)随访时,相对于中心参考点的组内平均日常的近用眼位(近用隐斜X轴坐标,调节反应Y坐标)。所有误差线均为均值的标准差。需注意,使用阿托品后,ZCSBV明显向更内聚的方向偏移(向右移),同时调节幅度缩小,并且调节滞后增加。
(2)
次要结果
明视瞳孔直径:瞳孔直径随时间和治疗的不同均发生显著变化,且时间与治疗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对照组在整个试验期间瞳孔大小保持稳定;而阿托品组在第3天和第10天的瞳孔直径均显著增大,且在这两个访视时间点上,其增大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远视力(DVA):单眼和双眼远视力均不受时间和治疗的影响,且时间与治疗无显著交互作用。
近视力(NVA):近视力随时间和治疗的不同发生显著变化,且时间与治疗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到第10天,阿托品组的近视力显著下降;且该时间点阿托品组与对照组的近视力存在显著差异。
眼压(IOP):眼压未随时间和治疗发生显著变化,且时间与治疗无显著交互作用。
讨论
在这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中,这些患者使用0.05%阿托品滴眼液10天后,其双眼视功能出现了具有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的变化。阿托品组的调节幅度显著下降,第3天平均下降约3D,第10天平均下降约6D。基于阿托品的作用机制,这一结果并不意外,但本研究中观察到的调节幅度下降程度显著高于“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研究(LAMP)”的结果——该研究显示,4-12岁中国儿童每晚使用0.05%阿托品2周后,调节幅度平均下降2.3D,且此后保持稳定。
虽然LAMP队列研究报告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比本研究要轻,但这可能是由于参与者平均年龄更小(8.4岁),并且总体上更高的眼部色素沉着可能产生了更大影响。与色素较浅的虹膜相比,色素更深的虹膜能够结合显著更多的阿托品,从而减弱散瞳和睫状肌麻痹效果。
在隐斜方面,阿托品组受试者的近距离隐斜量从第3天的平均1.4△升至第10天的5.0△,表明内隐斜程度显著加重。此外,正相对调节(PRA)检测结果也显示大幅下降——10天后,阿托品组受试者的正相对调节值降至-0.68D。
研究人员推测:“这些发现引发的担忧在于,长期来看,近距离视物时集合倾向增强,同时散开能力下降,可能导致易感人群的内直肌张力升高,最终诱发内斜视。本研究针对年长受试者使用0.05%阿托品,而此前针对年轻人群使用更低浓度阿托品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这或许表明0.01%浓度阿托品对双眼视功能的损害小于0.05%浓度。”不过研究人员也指出,近年来已有多篇病例报告显示,0.01%浓度阿托品同样可能对双眼视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研究结论
综上,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阿托品可能引起双眼视觉系统的显著改变。常用于儿童群体、需每日使用数年的低浓度阿托品需注意。
连续使用0.05%阿托品九个晚上导致调节范围显著下降和近距内隐斜增加,同时由于负融合储备下降,抵消这种内隐斜增加的能力也随之减弱。这些发现提示,持续使用阿托品(尤其是在近用任务需求高、工作距离短或治疗前已存在近用内隐斜的儿童中),可能会给本就脆弱的双眼视系统带来额外负担。
研究人员强调:“在为患者处方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前,应仔细评估其基线双眼视功能状态,且在治疗开始后1-2周起即需开展监测。此外,对于使用0.05%浓度阿托品治疗的患者,除检测调节功能外,视光师还应常规检测其近距离隐斜与融合储备。”视光师在为近视患者制定诊疗方案时,需对视功能密切监测并慎重考量,必要时开展视觉训练。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的结论受到多个因素的限制。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局限在于参与者的年龄范围:本研究参与者年龄普遍偏大,较典型接受低浓度阿托品治疗的儿童患者至少大10岁,年龄差异可能影响结果的外推性。
其次,尽管本研究设计为安慰剂对照试验,但由于使用0.05%阿托品会导致散瞳和睫状肌麻痹,研究者和参与者往往无法实现完全设盲——部分参与者早在第3天访视时,其调节幅度和瞳孔直径的变化就已十分明显。尽管通过客观技术测量的参数可能未受影响,但需要参与者主观配合的参数(如相对调节、调节灵活度、隐斜和融合储备)仍可能受到其对自身所用滴眼液类型推测的影响。
此外,本研究人群中75%为棕色虹膜,样本中浅色虹膜个体比例较低,因此研究结果可能无法代表不同虹膜颜色人群的典型反应。且研究周期相对较短,尽管本研究已是目前针对双眼视功能影响评估时间最长的相关研究,且结果显示多数受影响参数在第3天至第10天期间持续恶化。
最后,本研究样本量远小于评估低浓度阿托品在儿童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尽管统计检验效能分析表明本研究足以检测所关注的双眼视功能变化,但较小的样本规模仍限制了结果的普遍适用性,尤其是在亚组分析方面能力有限。
未来研究方向
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在儿童群体中重复本研究设计,并延长观察周期以更贴近临床实际治疗时长。对于长期使用低浓度阿托品的临床试验,除常规调节功能检查外,应在基线及随访中系统纳入更多双眼视功能评估指标,特别是近用融合聚散储备和近用隐斜的测量。
此外,尚需在基线双眼视功能较弱的人群(如存在较大近用外隐斜或低负融合储备者)中探讨低浓度阿托品的影响,因为本研究参与者双眼视功能均处于正常参考范围内,可能无法反映临床上更易出现症状的敏感人群的反应。
引用文献:
Woodman-Pieterse EC,Hughes RPJ,Hopkins S,et al.Response of accommodation and vergence systems to low dose atropine.Ophthalmic Physiol Opt.September 5,2025.[Epub ahead of print].
期刊来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opo.70013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