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整理自抚顺市眼病医院董翠翠医师的培训课件。近视防控关乎孩子视觉健康与生活质量,董翠翠主任指出高度近视易引发视网膜裂孔等致盲并发症。文中将解析防控意义,介绍 2025 年《近视管理白皮书》认可的多焦软镜等优选手段。
一、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核心意义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核心目标是推迟近视发生、延缓近视快速发展,避免成年后形成高度近视,进而减少高度近视致盲致残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近期临床中发现的高度近视并发症案例:
案例一:41 岁女性,700 度高度近视,发生视网膜裂孔伴网脱,虽早期行视网膜光凝治疗,但裂孔仍扩大为孔源性网脱,累及黄斑中心区后视力极差。
案例二:28 岁女性科研人员,850 度高度近视,眼轴 27.64 毫米,发生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主诉视力明显下降、中心发暗、视物变形。
案例三:21 岁大三男生,650 度高度近视,眼轴 27.44 毫米,因视物模糊、遮挡就诊,检查发现黄斑中心凹下纤维化。
案例四:51 岁与 58 岁病理性近视患者(度数均超 1000 度),后极部黄斑区出现切裂纹,为脉络膜新生血管生长提供条件,严重影响视觉质量。
案例五:65 岁退休教师,眼轴 31.72 毫米,发生黄斑劈裂,矫正视力仅 0.05,经手术治疗后矫正视力提升至 0.16,但仍无法满足正常生活需求。
这些案例印证了近视防控的重要性 —— 我们当下的临床工作与产品研发正是 “上医治未病”,通过有效干预避免此类悲剧发生。
二、主流近视防控手段与多焦软镜的定位
2025 年 6 月发布的《近视管理白皮书》明确:临床使用 5 年以上、具有可接受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近视防控手段包括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近视控制框架眼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建议儿童近视首选其中一种,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或联合应用;若每年眼轴增长<0.2 毫米、度数增长<50 度,则视为防控有效。
在国际市场中,多焦软镜因安全、有效、舒适、便捷的优势,2021在美国近视防控产品中占比高达72%[1];同时,国际、亚洲及中国的近视白皮书与专家共识均将其列为有效防控手段之一。
多焦软镜的主流设计包括单焦、双焦、多环单焦、双焦及渐进多焦,其中蝶适多焦软镜的多环离焦设计尤为突出。
三、蝶适多焦软镜的核心优势
1.安全性:日抛设计减少感染风险
角膜塑形镜因护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性角膜炎,例如:一位患者因吸棒清洁不当,导致革兰阳性球菌(科氏葡萄球菌科氏亚种)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感染,角膜中央出现灰白色浸润病灶。虽经广谱抗生素治疗后角膜恢复透明,但护理隐患仍需警惕。临床中甚至发现镜盒发黑等严重护理问题,为佩戴安全埋下风险。
蝶适多焦软镜采用日带日抛设计,无需复杂护理流程,从源头降低因护理不当导致的感染风险,安全性更优。
2.有效性:权威研究与临床验证双重支持
权威 RCT 研究数据
国内三家权威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开展的蝶适亲水性软性接触镜为期 1 年的 RCT 研究(样本数量168例)显示:
每天佩戴 8 小时,近视度数控制率达 59.35%,眼轴控制率达 55.10%;
低龄儿童效果更显著,7-9 岁儿童佩戴 6 个月,近视度数加深延缓率达 95.89%。
《2025 年近视管理白皮书》明确,“1 年以上 RCT 研究” 是评价近视防控方法有效性的金标准,上述数据充分证实了蝶适多焦软镜的有效性。
临床真实试验效果
我院收集的佩戴蝶适多焦软镜 1 年以上的病例显示:患者近视度数跨度 100-800 度,年龄跨度 6-17 岁,近视度数涨幅均未超过 25 度,进一步验证了其在真实临床场景中的防控效果。
3.舒适性与便捷性:提升患者接受度与验配效率
(1)便捷性
等待周期短:定片后不到 1 周即可取镜;
适应快速:患儿试戴 3-5 分钟即可适应,接受度高;
免护理负担:日抛设计无需清洁护理,减少家长操作压力;
验配高效:完善检查排除禁忌症后,快速选片试戴,流程短、成功率高;
实时度数监测:可直接测量近视度数,无需通过眼轴换算,缓解家长对度数增长的焦虑,且能与框架眼镜无缝衔接。
(2)舒适性
低龄儿童对角膜塑形镜常因不适产生抗拒,而蝶适多焦软镜佩戴舒适,患儿接受度高,试戴后成交率显著提升。
四、临床案例验证
案例 1:低龄屈光参差伴高度近视遗传史患儿
背景
遗传史:母亲高度近视,姐姐9岁即患300度近视。
检查结果:
右眼200度近视,左眼50度近视;
双眼调节功能及融像功能较差;
眼前后节结构正常,泪膜破裂时间(BUT)正常。
核心问题:低龄+屈光参差+高度近视遗传史,属近视防控高危群体。
干预方案:
右眼配蝶式多焦软镜(近视防控+矫正屈光参差);
视功能训练(提升调节与融像能力)。
1年随访结果
临床意义:
控制效率:成功阻断高危眼进展(干预眼度数0增长);
参差管理:缩小双眼屈光差异(右/左眼屈光差从150度→100度);
后续策略:左眼达干预阈值,拟升级为双眼佩戴蝶式软镜
案例 2:高度近视伴视疲劳的初三学生
背景
视光参数:
右眼:800度近视+150度散光(等效球镜875度);
左眼:725度近视+100度散光(等效球镜775度);
眼轴>26mm(符合高度近视诊断)。
主诉症状:
框架镜压迫致头痛、眼胀,学习效率下降;
心理焦虑(家长描述“愁容满面”)。
眼表问题:睑板腺开口阻塞,BUT=5秒(干眼症)。
干预方案
预处理阶段(2周):
睑板腺按摩+眼部熏蒸;
人工泪液点眼(改善干眼);
调节功能训练。
核心干预:双眼配蝶式多焦软镜(定制参数:右眼-7.50D, 左眼-6.75D)
1年随访结果
效果:佩戴 1 年后,右眼度数未增长,眼轴增加 0.01 毫米;左眼度数增长 25 度,眼轴增加 0.1 毫米;眼表正常,视功能加强,视疲劳症状消失。患儿主观舒适度提升,家长对防控效果满意。
临床意义:
安全防控:高度近视眼(右眼)实现0增长,眼轴近乎停滞;
生活质量提升:解决框架镜并发症,患者从“抗拒学习”→“开朗积极”;
综合干预价值:证明蝶式软镜适用于合并干眼的高度近视青少年。
结语:
蝶适多焦软镜以 “安全(日抛免护理)、有效(权威研究与临床验证)、舒适(高接受度)、便捷(短周期、易验配)” 的核心优势,成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可选手段之一,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临床解决方案。
数据来源:
[1] Market Scope. 2021 U.S. Myopia Control Contact Lens Market Report. Memphis: Market Scope; 2021.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