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学科 > 白内障学术部

行业大咖揭秘:屈光白内障手术中如何处理散光

发布时间:2025/11/20

作者:国际眼科时讯

在眼科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屈光白内障手术已引领临床新潮流,实现从“看得见”到“看得清、看得舒适”的跨越。然而,散光作为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关键因素,其精准评估与有效矫正至关重要。从不同类型角膜散光的处理,到低度数散光的矫正考量;从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旋转稳定性的评估,到长眼轴患者的特殊需求,每个环节都暗藏挑战与机遇。近日,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大学附属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郭海科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张广斌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张顺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竺向佳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吴晓明教授就散光矫正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一同探寻屈光白内障手术中散光矫正的前沿智慧。

深度解析丨不同类型角膜散光的个性化处理路径

张广斌教授

角膜散光于白内障手术患者中高发,术前务必充分重视:其发生率高且有大量研究佐证,散光超75°(部分三焦IOL超50°)将影响术后视觉质量。角膜散光分规则、不规则两类,规则散光依度数处理,顺规散光≤100°、逆规散光≤75°可选AK等术式;逆规散光>75°、顺规散光>100°宜用Toric IOL。不规则散光需个体化处理,对于应用Toric IOL矫正散光经验欠缺者,建议选AK等方法;对于应用Toric IOL矫正散光经验丰富者可评估后用Toric IOL。

张顺华教授

在屈光手术时代,散光矫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白内障手术务必充分矫正患者低阶像差,即散光。有数据显示,使用Toric IOL充分矫正角膜散光后,患者术后体验良好。依专家共识,仅规则性散光适用Toric IOL,欠规则的散光如大小不对称的散光可采用AK、LRI或调整手术主切口位置等方式矫正,散光度数过小无需使用Toric IOL。临床使用Toric IOL标准略有差异,一般顺规散光>100°、逆规散光>75°考虑使用Toric IOL。

郭海科教授

临床中,角膜散光合并白内障的情况十分常见。角膜散光分为顺规散光、逆规散光及斜轴散光。Toric IOL主要矫正规则性散光,对不规则性散光无效。对于规则性散光中的逆规散光与斜轴散光,应尽可能矫正;低度数顺规散光可适当放宽矫正标准。散光矫正是屈光白内障手术核心,矫正、理解、规避散光是白内障手术从复明向屈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屈光性白内障医师应深谙角膜散光原理及矫正方法。

竺向佳教授

散光度数无疑是关键考量因素。同时,需关注散光轴向,明确其为顺规、逆规还是斜轴散光。此外,散光分布特征亦不可忽视。不同类型的散光处理原则各异,例如顺规散光有时可适当欠矫,而逆规散光则通常需足矫。若散光分布不均,可结合Toric IOL植入术与角膜松解术进行综合治疗。

吴晓明教授

在白内障患者中,角膜散光发生率较高,其类型主要分为顺规散光、逆规散光及斜轴散光。其中,顺规散光对术后视觉质量影响较小,可酌情欠矫;逆规散光与斜轴散光对术后视觉质量影响较大,建议能矫尽矫。

系统探寻丨低度数散光矫正方式的选择原则与依据

吴晓明教授

低度数散光已成为临床重点关注问题。随着散光矫正意识增强,低度数散光与高度数散光同样被纳入矫正范围。目前,低度数散光矫正手段多样:一是优化手术切口设计;二是角膜松解术;三是Toric IOL植入术。对敏感患者,未矫正的低度数散光会导致术后视觉质量明显下降,故临床主张应矫尽矫。上述方法各有特点:手术切口矫正需精准标记,但准确性有限;飞秒激光辅助角膜缘松解术准确性高;Toric IOL植入术矫正效果最佳,但其有最低度数限制,散光度数过小可能无合适产品,此时可优先考虑AK手术,若不适用则采用切口相关方式替代。

张顺华教授

矫正患者角膜散光方法多样,合理选择需高度个体化,应依据患者角膜情况而定。对于低度数散光,现有研究支持选择AK或Toric IOL。具体术式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散光>100°,Toric IOL效果更确切、长期稳定性更佳;散光在75-100°或略超,可用AK或LRI,但AK或LRI处理角膜散光欠稳定,存在回退现象。因此,选择散光矫正方式时需充分考量,总体而言,Toric IOL更为精准与稳定。

竺向佳教授

目前虽难以直接测量晶状体囊袋大小,但基于我们团队前期研究,可利用白到白预测囊袋尺寸。研究显示,若白到白数值>11.8,需考量Toric IOL的旋转稳定性。对于低度数散光且白到白较大的患者,我倾向于采用角膜松解术。若散光分布广泛、周边陡峭,角膜松解术效果更佳;若呈小领结型、中央陡峭,则Toric IOL可能更为适宜。

郭海科教授

高度数散光需矫正,低度数散光常被忽视。逆规低度数散光必须予以矫正,斜轴、顺规低度数散光需综合患者情况、视觉质量要求及植入IOL类型判断是否需要矫正。分布在角膜中央的低度数散光,通常要用Toric IOL矫正;分布呈“大蝴蝶结”状的低度数散光,可用角膜缘松解性切口、FLACS-AK或Toric IOL矫正。

张广斌教授

“低度数散光”中“低度”界定模糊,依专家共识,老视矫正手术中50°散光亦需重视。50°或75°顺规散光处理多宽松,但手术需把控术源性散光。50°-100°逆规散光需处理,可选AK或LRI,也可以考虑Toric IOL。

精准评估丨Toric IOL旋转稳定性的核心指标剖析

张广斌教授

对于Toric IOL而言,旋转稳定性是其最大潜在风险。IOL材质与襻设计的差异,加之高度近视、白到白较大、眼轴较长、悬韧带松弛及前房较深等自身条件,均易引发Toric IOL旋转。临床医师应双管齐下:全面评估患者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囊袋大小及悬韧带松弛度等;优先选用旋转稳定性优的IOL。研究表明,疏水性材料及襻磨砂处理可提升稳定性。针对患者解剖因素引发的风险,可借助囊袋张力环稳定IOL。

郭海科教授

影响Toric IOL旋转稳定性的因素众多,包括术中撕囊的居中性、大小及能否360°覆盖光学部;术后患者1小时内平躺、24小时内少活动等管理因素;还有IOL自身方面,疏水性丙烯酸酯材质粘附佳,襻部磨砂处理可增摩擦提升稳定性。故设计Toric IOL时应综合考量手术操作、术后管理、粘弹剂抽吸、前房状态及IOL材料、襻设计等因素。

吴晓明教授

Toric IOL旋转稳定性受多因素制约。患者眼部特殊结构(如长眼轴、深前房)会影响其稳定性;术者操作很关键,需精准控术源性散光、优化撕囊,保障囊袋与IOL贴合。术后2小时,患者忌剧烈活动、揉眼、挤眼,否则会导致IOL稳定性变差。总之,患者自身因素与术后依从性对旋转稳定性至关重要。

竺向佳教授

测量指标是关键考量因素。除白到白数值外,眼前节长度(前房深度与晶状体厚度之和,即ASL)亦需重视。通常,当ASL>7.8时,Toric IOL发生旋转的风险将升高。其次,IOL设计至关重要。襻经特殊处理的Toric IOL,其襻展开后能与囊袋形成良好抓持力,可有效降低术后旋转风险,优于普通IOL。

张顺华教授

选择Toric IOL时,旋转稳定性最为关键。临床应用追求术后效果可预测,若IOL易旋转移位,医生术后需耗费精力检查。我重视Toric IOL的稳定性,期望术中、术后均稳定。虽Toric IOL可术后调位,但其属二次操作且需与患者沟通。故厂家应提升Toric IOL稳定性,满足临床需求,力求零旋转。

深度洞察丨长眼轴患者Toric IOL术后风险及应对方案

吴晓明教授

对于高度近视或长眼轴患者,植入Toric IOL是手术难点。眼轴长度是影响IOL旋转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眼轴越长,IOL旋转稳定性越差。因此,对眼轴长、囊袋大、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厚、前房深的患者,手术要格外谨慎。多种因素叠加时,应选襻长较长的IOL;带磨砂面的IOL可提升与囊袋贴合度和稳定性。此外,疏水性IOL与囊袋亲和度好、有粘附性,手术结束囊袋与IOL贴附良好可增强稳定性。

郭海科教授

高度近视患者单眼植入Toric IOL时,旋转几率较高,因其眼轴长、前房深、囊袋大。除考虑撕囊、粘弹剂抽吸、前房稳定性、IOL襻的磨砂处理与材质外,对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白到白参数等数值较大的情况要留意。一般可放置囊袋张力环增强襻旋转稳定性,眼轴>28mm、前房深度与晶状体厚度之和>8.0mm的患者,先植入张力环再植入Toric IOL很重要,且每个细节都需重视。

张广斌教授

对于易发生Toric IOL旋转的患者,术中需关注囊袋口撕囊状态,必要时借助囊袋张力环等辅助工具。术后应维持前房深度与眼压稳定,指导患者术后前两小时严格卧位休息,避免过早活动。选择Toric IOL时,需优先考量旋转稳定性,从材质、襻设计等严格筛选以减少旋转诱因。上述措施虽不能完全杜绝旋转,但可降低发生率及旋转角度。

竺向佳教授

长眼轴患者常伴有较大的眼前节结构,且其白到白增大的比例较高。临床观察发现,眼轴长度处于25-27mm范围的患者中,白到白较大。针对此类情况,Toric IOL选择应优先考虑襻经过特殊处理的IOL,以增强植入稳定性。此外,囊袋张力环的应用可使囊袋扁平化,提升对IOL的夹持效果,进而有效降低术后旋转风险。

前瞻展望丨Toric IOL提升视觉质量的光学特性演进趋势

吴晓明教授

Toric IOL稳定性至关重要。稳定性佳则术后矫正精准,患者视觉质量更优,令人期待。希望未来Toric IOL能实现个性化设计,提升临床应用效果。Toric IOL主要用于矫正散光(低阶像差),若能发挥高阶像差的矫治作用能更好的提高视觉质量。后发障(PCO)影响患者满意度,研发降低其发生率的IOL可提升医患认可度。此外,若能降低IOL眩光、光晕干扰,改善夜间视觉体验,也将显著提升患者感受。

张广斌教授

Toric IOL旋转稳定性受材质、襻设计等因素影响。除旋转稳定性外,优质IOL还应具备卓越光学性能,包括高透光性与优秀对比敏感度。同时,其在眼内需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以减少炎症反应与PCO的发生。此外,鉴于切口大小会引发术源性散光,在超声乳化手术中应尽量缩小切口口,以降低术源性散光影响并保障术后切口密闭性。

张顺华教授

Toric IOL属功能性IOL,兼具常规特性与散光矫正能力,但本质仍需满足IOL的光能特性。我们期望其通过光能分布与设计,为患者提供优质视觉体验。如今,厂家均关注光谱透过率、阿贝数及材料稳定性,避免IOL材质随时间改变影响患者长期视觉。因此,材质稳定、光学指标优越且能矫正散光的Toric IOL,最为理想。

郭海科教授

IOL历经数十载发展,于材料、襻形及光学功能设计层面实现飞跃,功能微调让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日臻完善、疗效更优。针对Toric IOL与多焦IOL的发展,我们着重关注材料长期稳定性、襻在囊袋内的稳固性,以及IOL光学部与后囊的贴附状态,这也是决定IOL优劣的核心指标。

竺向佳教授

IOL材质选择至关重要,尤其在近视患者中,疏水性IOL更具优势。IOL材料表面特殊处理可有效预防PCO。鉴于近视患者眼内存在微弱炎症,选用不致炎的IOL材质,更利于其在囊袋内长期稳定,减少术后囊袋收缩及PCO的发生。

全面揭秘丨术前计算工具的选择要点与考量维度

张顺华教授

Toric IOL作为屈光白内障手术入门级产品,术前测量需精准,排除干眼等干扰因素以获得稳定可靠的数值;且需特别计算,确定切口位置等。希望相关厂家能够提供技术支持,如专属网站或公式,以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Toric IOL的应用,关键在于医生理念的转变。尽管其测量、计算及手术过程繁琐,但从患者利益出发,应尽力矫正角膜散光。白内障手术发展到当下,医生需从屈光角度及患者利益考量,而非仅图手术便捷高效。

郭海科教授

理论上,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用Toric IOL矫正角膜散光,故术前精准评估角膜形态与散光度数至关重要。条件允许时,应采用光学测量联合角膜地形图、像差仪检查,实现“三位一体”评估。若检查数据不统一,可综合IOL Master、角膜地形图等多种手段判断。检查前需评估泪膜及眼表状况,合并睑缘炎、干眼应先治疗再检查,以获取精准角膜散光数据,获得良好散光矫正效果。

竺向佳教授

在Toric IOL评估中,因不同单位测量仪器有别,以我院为例,常用IOL Master 700与Pentacam角膜地形图仪。评估散光规划时,至少应采用两种测量模式,除散光度数外,还需明确其分布。即便是不规则散光,也可能含部分规则散光成分,要借助散光地形图形态判断需矫正的散光量。计算软件方面,部分品牌晶状体有自带公式,Barrett Toric公式亦是优选,可提供更多参考比较依据。

吴晓明教授

近年,精准测量成白内障医师关注重点,催生诸多IOL计算公式。等效球镜准确度研究已取得成果,但它由球镜与柱镜折合而来,忽视了散光矫正,无法全面反映术后状态。球镜与柱镜矫正二者兼顾才能实现术后精准测算。在计算公式选择上,Barrett等公式应用广泛,综合多因素计算效果更佳。

张广斌教授

Toric IOL精准计算涵盖两方面:一是测量精准性,选用公认精准设备,测量技师的水平尤为关键,需确保测量精准且可重复。二是公式选择,临床医师计算IOL度数时,需结合患者眼轴、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及角膜手术史等因素选择公式。

创新探讨丨IOL预装设计优化手术实施效能的方式

竺向佳教授

当下白内障手术效率显著提升,部分手术5分钟内即可完成。预装IOL通过优化手术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传统方式可能因术中操作不当导致IOL损耗,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而预装式IOL可有效规避人为风险,提升手术安全性。因此,从预防感染和保障手术安全角度出发,预装IOL值得推广。此外,预装IOL的操作步骤应简便易行,避免因设计复杂增加助手学习难度或延长学习周期,否则推广价值将大打折扣。同时,IOL植入与取出过程需流畅无阻,这一点至关重要。

张广斌教授

当前,IOL发展呈现预装式趋势,众多生产厂商与研发人员踊跃参与。相关文献表明,预装式IOL可减少术中IOL的二次接触,降低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风险。研究显示,其单位时间内使用可节省时间与人力,具有卫生经济学优势。医师期望预装IOL手术切口小、推注器平稳顺滑,但部分产品推注力度难控,或致虹膜、囊袋损伤。故装置设置与推注力度平衡设计至关重要,预装式设计应以提升手术质量为旨。

吴晓明教授

预装式IOL植入系统近年来应用广泛且普遍,它能减少与外界接触,有效预防眼内炎。不过,既往部分系统需双手操作,患者配合度差时,医师操作不便。如今一体注射式系统表现良好,但不少注射式系统采用分装形式,需手动装载,既增加了感染风险,又增添了操作步骤。若能研发出一款集一体式、预装式、注射式优点于一体的系统,将极大提升患者安全性,也为医师操作带来便利。

张顺华教授

预装型IOL临床应用渐广,常规单焦IOL已多转为预装型。但Toric IOL多非预装,装载耗时且不便。Toric IOL作为功能性IOL,常单枚配送,装载若出残损、污染等问题,无备用替换,影响临床工作。若Toric IOL能如常规单焦IOL般预装,可提升手术效率、降低风险。且预装型IOL切口小、感染风险低,故盼更多Toric IOL采用预装设计。

郭海科教授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发展成熟,具备微创、恢复快、效果佳等优势,不过感染风险仍不可忽视。当下,欧美推行双眼连续同时手术,精准微创之余,术后感染预防仍是关键。预装式IOL因减少与外界接触,降低污染及眼内炎风险,成为趋势。其中,豪雅multiSert™预装植入系统植入流畅,对切口及眼内组织友好,居领先地位。

总结

在屈光白内障手术领域,散光矫正始终是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关键环节,堪称手术最终效果的“命门”。一款优秀的Toric IOL应该具备卓越的光学表现、可靠的旋转稳定性和方便的全预装设计,为临床带来切实的价值,让患者享受全球科技创新的成果。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