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

首页 > 会议活动

COOC 2025 眼科大会圆满收官!眼科领域的学术盛宴与创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4/14

作者:COOC眼科会议、医信眼视光

       2025年4月12日,第二十五届国际眼科学及视光学双年会(COOC 2025)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正式落幕。


在这春意盎然的浦江之畔,COOC2025在昨日画上圆满的句号。衷心感谢每一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和业界同仁,是你们的智慧与热情,让这场学术盛宴迸发出璀璨的光芒。


过去的三日里,我们共同见证了屈光手术的前沿探索、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革新策略,也在“我术我秀”手术视频中感受了技术与艺术的交融。国际角膜塑形学术会议的火爆座席、人工智能与眼科交叉领域的深度对话,无不彰显着中国眼科人追求卓越的初心。更令人欣喜的是,青年学者们的创新论文与手术案例,为行业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


特别致敬所有演讲嘉宾的无私分享、参会代表的专注投入。正是多方力量的凝聚,才让“服务临床”的宗旨在此落地生根。


今日的暂别,是新征程的起点。愿我们带着浦江之畔的学术火花,将创新理念融入临床实践,携手攻克眼科精准诊疗、综合管理等未解难题。期待2026年再聚时,能以更多突破性成果共绘眼科发展的新篇章!


image.png

image.png


精彩回顾



image.png

本次大会特别报告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钱江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叶娟教授联合主持



演讲题目:

眼的进化


image.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  范先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


视觉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始于视网膜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过神经节细胞的加工,传递至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光感受器的感光功能,还涉及视网膜细胞的复杂相互作用,以及视觉信息的高级处理。


范先群院士谈到,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系统之一,占据了人体90%以上的感知信息。视觉的受损会极大地影响生活质量。视觉的进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单细胞生物对光的简单感知,到复杂动物的高分辨率视觉系统,这一过程遵循了适者生存的原则。最早的光感受器可能出现在约37亿年前的单细胞生物中,这些光敏颗粒能够感知光并将其作为能量来源。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简单的光感受器逐渐演化为更复杂的感光细胞,最终形成了现代复杂的视觉系统。在进化过程中,眼睛的形态和功能经历了显著变化,从光敏斑到相机眼,其结构和功能不断优化以适应不同环境和生态需求。例如,食草动物的眼睛通常位于头部两侧,提供广阔视野以逃避捕食者;而捕食动物的眼睛则位于头部前方,提供精确的立体视觉以捕捉猎物。


视网膜的进化中,有六大类细胞类型保持相对稳定,但细胞亚型差异适应不同物种的视觉需求。色觉的出现与视网膜细胞特化密切相关:人类三色视觉由三种视锥细胞的视蛋白决定,而鸟类和爬行类则进化出更复杂的色觉系统。视黄斑的形成是视网膜进化的重要里程碑,其发育始于胚胎期,结束于出生后的早期。尽管黄斑的发育过程及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表明其形成与基因调控、细胞聚集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最终是为了满足生物体对高分辨率视觉的需求。


视觉系统的进化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过程,既反映了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也展现了生命在漫长进化历程中的创造力和多样性。深入研究视觉系统的进化机制,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视觉障碍的成因,还能为预防和治疗视觉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演讲题目:

医院学科、专科的概念和能力的提升

image.png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 高解春教授


高解春教授指出,传统质量控制正在逐步被学科网络化质控体系取代,疑难疾病诊治能力与结构调整成为医疗发展重点。在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CMI(病例组合指数)的引导下,门诊下沉、三四级手术比例提升以及优势病种的培育成为医院发展的关键路径。与此同时,服务体系的优化也在不断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构成第一梯队,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竞争激烈,城市医联体、区域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共同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网络。在这一背景下,规范化质控和流程优化成为医疗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聚焦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仍需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打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鼓励创新并推动学科评估常态化,医院可以持续提升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从宏观趋势来看,医院的发展方向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控制规模、发展医联体以及构建同质化医院集团成为核心策略。与此同时,公益性被进一步强化,非医保服务受到限制,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成为重点。

 

临床学科与专科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学科基于知识体系,涵盖科研、诊疗规范和成果转化;专科作为诊治单元,侧重资源配置和技术能力提升。这种关系的深入探讨为临床专科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专科能力评估方法为专科建设提供了具体指导,评估指标涵盖发展环境、技术特色以及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

 

在临床专科建设过程中,高教授提出重点关注质量管理、技术队伍建设和环境流程优化。与此同时,创新与质控不应被对立看待,IIT(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应成为临床实验的主流形式,学术委员会应主导IT(信息技术)的准入。学科管理还需关注战略规划、科研管理、文化环境建设以及人事分配机制的完善。

 

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以患者为中心,综合医院通过发展特色专业提升整体诊疗能力,专科医院则专注于做精特色专业。通过多学科协作,共同推动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实施,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演讲题目:

Myopia Control Why Each Diopter Matters(为什么每1D都至关重要)

image.png美国休斯顿大学视光学院客座教授 Mark A. Bullimore教授


Mark A. Bullimore教授谈到现如今对于近视领域的新看法,强调近视已成为全球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近视患病率的持续上升,其在导致视力障碍中的作用愈发受到关注。控制近视不仅能够显著减少视力障碍的发生,还对患者的长期视觉健康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关心每一位患者的长期视觉健康,而不仅仅是解决他们当前的视觉需求。

 

研究表明,近视程度越高,发生视力障碍的风险就越大。通过有效控制近视,其带来的益处远远超过潜在风险。具体而言,每增加1D,相关眼部疾病的风险显著提升:近视性黄斑病变风险增加67%、开角型青光眼风险增加20%、后囊膜下白内障风险增加21%、视网膜脱离风险增加30%、视力障碍风险增加30%。 


基于这些发现,Mark A. Bullimore教授提出了针对小儿眼科医生的治疗策略建议。他指出,小儿眼科医生不应等到儿童近视明显进展时才进行干预,因为年龄较小的近视儿童通常基线进展速度更快。对于儿童近视的治疗,最适合的方法才是最佳选择,而依从性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确保孩子能够坚持使用某种治疗手段,才能真正实现近视的有效控制和长期管理。



演讲题目:

外泌体在眼病中的治疗作用与机制研究

image.png深圳市眼科医院院长 迟玮教授


迟玮教授在本次会议上分享了关于外泌体在眼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报告内容涵盖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谈到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RAC-Exo)在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这是首次探索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在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发现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摄取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的第一个证据,此外,也是人类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的首次microRNA测序,同时发现新的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成分—miR-329-5p可抑制RGC凋亡和视网膜组织缺血损伤,这使得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成为可能。

 

第二部分谈到血浆外泌体介导白塞氏葡萄膜炎的发病。研究发现白塞氏病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囊泡分泌旺盛,外泌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约2.2倍),患者外泌体具有明显的致病作用,体内能够诱导更为严重的视网膜血管炎症,体外则通过破坏血管紧密连接、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发挥作用,这表明外泌体的功能联结了白塞氏病患者血管屏障功能紊乱与免疫失代偿,是疾病进程中的重要成分。

 

第二部分谈到囊泡治疗免疫性眼病。鉴于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广泛,具有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在免疫性眼病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潜力,研究发现,来源于MSCs的凋亡囊泡(Apovs)相较于外泌体(Exos),在促进角膜上皮增殖、干眼的角膜上皮修复与治疗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引起的眼内炎症方面效果更为显著,这些研究成果为免疫性眼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演讲题目:

老视全球解决方案及创新趋势

image.png睿盟希资本创始人兼CEO 刘欲晓女士


睿盟希资本创始人兼CEO刘欲晓女士在本次特别报告大会上对老视的全球解决方案及创新趋势进行了全面总结,内容涵盖三大方面:中国老龄化现状、老视治疗技术与市场动态以及行业趋势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老龄化现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其进程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30年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由于财富分配不均以及市场集中化导致财富集中削弱普通群体消费力,为此,推动企业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具备规模优势的企业通过效率提升降低价格,可加剧“价值医疗”需求,强调医疗服务不仅要具备高可及性和可获得性,还要确保成本效益,使得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

 

此外,了解老视治疗技术与市场动态至关重要,主要包含非手术矫正方案(光学矫正——渐进多焦点镜片、自动调焦老花镜、多焦点接触镜;药物疗法——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新型药物LNZ100等)、手术与植入技术(角膜镶嵌片、角膜定量交联、激光巩膜微孔术、人工晶状体等)。

 

目前面临的趋势与挑战主要在老龄化驱动需求、技术瓶颈、资本与研发上。中国快速老龄化加剧对老视治疗的需求,尤其需高性价比、低侵入性方案。技术瓶颈,而现有疗法在舒适性(如硬性镜片)、持久性(如药物效果短暂)、手术安全性(如角膜镶嵌片并发症)方面待突破,相关机构应关注创新技术,推动老视治疗从传统矫正向个性化、动态调节发展。应对老龄化需要系统性政策支持与社会创新,老视治疗领域正通过光学、药物、手术等多路径突破,未来趋势将聚焦于个性化、高安全性及动态调节技术,以满足健康老龄化的日益增长需求。


         COOC 2025作为全球眼科界的里程碑盛会,成功构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对话平台。会议全景式呈现了从基因编辑到智能诊疗的技术突破,从靶向药物研发到精准手术改良的创新实践,彰显了多学科交叉赋能眼健康领域的巨大潜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临床验证数据与基因治疗眼底病的突破性进展,为破解医疗资源区域性失衡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本次会议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期待全球同仁以此次会议为支点,在眼底病早筛体系优化、屈光矫正技术革新、致盲性眼病攻关等重点领域深化协作,共同绘制"视觉健康2030"的全球路线图。



协会简介

更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从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的国家级行业组织,英文名称为Chinese Non-governm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Association(CNMIA),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